“学友升学我返乡,离开校舍背粪筐。广阔天地学种田,做个农民战沙荒。”这是一位八旬老翁在1958年离校返乡时写的感受,这位作者名叫都凤山,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裴新庄村人,是一位80多岁老人,老人60年如一日,用诗歌、日记记录人生的点点滴滴,记录农村的发展变迁史,前前后后创作诗歌千余首,许多作品被多家诗词刊物发表,已出版诗集3本,这样的典型,在中国农村屈指可数。

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都凤山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翻开他的日记本,各个年代的日记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都凤山虽然只上了6年学,但他学习的热情一直没有减退,坚持用诗歌、日记记录生活变迁。

他曾当过工人,后来回到村里担任过会计、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村里每年都订有不少报刊,闲暇时我喜欢读书看报,加上自己有一点文化功底,就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教育子女的一些感悟用诗歌、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都凤山说,他认为写诗、写日记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教育、勉励子孙。

从1958年开始,都凤山老人就开始写诗、写日记,这一坚持就坚持了近60年。这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前前后后创作诗歌千余首,用了29本厚厚的日记本。这些诗歌、日记记载着老人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也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

说是勉励子孙为主,其实都凤山的诗歌、日记内容特别广泛,那些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左邻右舍的故事、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等,他都记录在作品中。“只要有灵感,我会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如果一天没有拿起笔写上几句,生活里就像是缺少了点什么。”都凤山说。

都凤山老人把“孝廉兴邦,耕读传家”视为家训,经常教育子女“诚是连心桥,信是聚宝盆”。每当孩子们出远门工作或上学时,老人总是以诗歌这种特殊的方式寄予祝福与希望。老人的孝道、诚信诗歌在乡邻中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效应,尊老敬老、诚实守信逐渐成为裴新庄村和周边村庄广大村民普遍遵循的“村规民约”。

正是受都凤山的感染,他经商的儿子都学民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冒着公司破产的风险,把经销的三鹿产品全部无条件销毁。为此,父亲作了一首诗赞扬儿子:“十五春秋商海临,胸中装满消费人。谢绝无商不奸事,商战楷模志凌云!”

“从小父亲对我们非常严厉,买吃的买穿的,没有钱,去上学、买书、学知识,花多少钱都行。”都学民说。在都凤山的言传身教下,他的6个子女都很有出息。

如今,虽说都凤山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但老人的创作热情丝毫不减,每天仍旧读书、看报、写诗歌、写日记。“意志在胸笔在手,理想未酬誓不休。日月迅跑光阴迫,岂作庸人混百秋。”这是老人为自己创作的自勉诗歌。

老人也加入中华诗词学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