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0月31日是2021年研究生報考的截止時間,來自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全盲女孩吳瀟報考陝師大研究生遭拒一事引發關注。記者從學校獲悉,吳瀟目前已經成功報名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11月1日《新華日報》)

教育分層直接影響着社會流動,全盲女生也有“更上一層樓”的利益訴求。然而,由於“不具備條件提供便利”,全盲女孩沒有得到應有的“弱勢補償”;幸運的是,另一所高校給了吳瀟實現夢想的機會。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於網絡

應該承認,全盲女孩報考研究生遭拒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心理學研究的一項基礎性內容就是觀察,全盲女孩在這方面確實存在着困難和障礙。按照高校招生的相關規定,心理學專業屬於視力障礙的考生不宜就讀的專業。學校出於對考生負責的原則拒絕全盲女孩報考,也並非麻木和冷漠,而是有着一定的“我是爲了你好”的同情與善良。只不過,先入爲主地認爲殘疾學生不適合幹什麼,通過限制、排斥他們的權利來進行過度保護;這種自說自話的“保護性平等”,變相剝奪了殘疾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與普通考生相比,全盲女孩的求學之路更加艱辛和悲苦一些;可是,她並沒有被苦難所擊倒,而是在“不認命”中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全盲女孩考研”並非沒有成功的先例,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心理學專業以及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都同意吳瀟報考,說明全盲學生求學之路除了客觀上的制約,還面臨着一些觀念上的壁壘和人爲的藩籬。

接納全盲考生,會給高校帶來新的挑戰和壓力。不論是出盲文試卷,還是爲全盲學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生活上的便利,“條件不具備”並非拒絕全盲考生報考的理由。沒有條件就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有困難就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教育觀念的侷限和價值排序的錯位,讓這所高校將全盲女孩簡單、生硬地拒之門外。實際上,通過努力和堅持,吳瀟完全可以一個人沒有障礙地去學習和生活。

打破出路單一化、人生定型化的全盲學生“只能學按摩”,關鍵在於點燃教育這盞希望之燈,讓全盲學生擁有更多社會流動的機會,讓他們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全盲女孩考研被拒”猶如一面鏡子,說明殘疾學生在求學深造上依然面臨着制度短板和保障難題。

伴隨着社會變遷,越來越多的“吳瀟”渴望像健康人羣一樣,能夠有機會去撥亮“希望之燈”。與殘疾學生對求學強烈而迫切的利益訴求相比,一些高校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願意“爲4名聽障學生花50萬”的高校還是太少了。如果高校都能多一些換位思考、體諒和成人之美,殘疾學生的求學之路會更加順暢、更有品質。

正視和善待特殊羣體,滿足他們對“人生出彩”的渴求,彰顯了高校的格調與溫度。殘疾學生同樣可以擁有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可以“不走尋常路”。當殘疾學生歷經磨難都不輕言放棄時,我們不僅不能拖他們的後腿,還要助力他們向前奔跑。

(楊朝清)

來源:東方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