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情

提起张海宇,有人会称“青岛大姨”或”薛不慧”。

他一手创造两个经典喜剧角色,裹挟强烈个人风格闯入演艺圈,从互联网火到电视台,又在今秋登上导演选角综艺《演员请就位2》,两次选角竞演都与以往形象判若两人,B级跃底逆袭至S级。

他是喜剧人征战新赛道的样本,也是短视频创作者进击好演员绝佳的观察切片。

在与星番的对话中,张海宇热衷用丰富的肢体表情和口语化的表达,提及看法前喜欢以“我诚实地讲”开头,做事多因“有意思”——发现春晚赵丽蓉的小品挺有意思,开始模仿,靠着这套拿手绝活,成为幼儿园的“顶流”;高中看到“影视表演专业”,跨班去学表演,考进中戏,成为有意思的“圈里人”;后来发现互联网的方言视频很有意思,连稿都没写,拿起手机模仿了一段,“青岛大姨”红了!

一旦触及真正的热爱,他是严肃且发自内心地尊敬,会用书面化的尊称“李雪健老师”、“周星驰先生”……关于喜剧的一切,张海宇觉得博大精深,不容染尘。

对表演,他近乎洁癖,曾一度觉得演戏会对舞台剧有伤害,迟迟未踏出第一步;“青岛大姨”系列视频爆红,却未再创作,因为短视频是“非演员过演员瘾的地方”,更喜欢看演员演戏;点赞的短视频大多是素人关于自我生活的表达,有的跟段子毫无关联,可能只拍大爷在门口说话、下象棋之类,举手投足,令他着迷。

他喜欢原生态、鲜活的演绎,“不是说要完全真实,做得很真实就很有意思”。

很多时候,他是一个乐天派,健谈、风趣、极富亲和力,年龄、身高、表演,话题百无禁忌。

他会讲自己艺考时,老师都建议报导演专业或其它,因为1米7是考不上影视表演专业的,尤其是戏剧学院,在舞台上是不会行的,但偏偏第一个找上来的就是“1米7左右、不能太高演精灵”的舞台剧,像是为他量身定做。“我那时1米7比较矮,现在已经高达1米72了。”他笑着补充。

张海宇也会说起一度想考音乐学院的梦想,歌手青春期遇到的拦路虎“变声期”,似乎也格外眷顾他,“小的时候更奶一些,声音越变越好听。”

英文名Patrick是因为父亲看了美国智力问答节目上得奖的白人小孩叫这名,干脆原封不动拿来给他命名,“我爸爱得奖”。

另一面的他,性格以悲观为主,常拿过去的事情责备今天的自己,至少得有60%的把握才去做一件事;内心时时在复盘自己的表演,“如果再来一条,有改变的机会就好了”;不少喜剧人转型当导演,他也想过,但要慎之又慎,大家都这么干,你也来这么一下,结果应该不会好的”;也在跟朋友攒剧本,“必要的时候,这是一种自救”。

表演是当众孤独的艺术,他也时常在生活中的隐秘时刻感到“孤独”。演员是高度紧张的职业,尤其在工作跟工作叠加的时代,一部戏杀青,要快速打包好自己进入下一个工作,享受孤独倒成了为数不多处理情绪的时段。

时下“打工人”热梗走俏,他也跟着调侃自己是一名“娱乐圈打工人”。

01

“30岁年龄在打45岁以上的工”

见到张海宇时,他正在东五环的录音室里等待一个节目的面试。

上场前他还在说着嗓子不太舒服 ,“前一天在《1921》片场喊了一下午”,想着可能要完。

面试结束,一旁跟着的经纪人就毫不留情地“戳破”:“(他)刚才还跳舞了。”

初次见面,他就亲切得仿佛隔壁工位的同事,大家一起闲话“打工人”的心酸,却又在下一秒埋头变身无情的工作机器。

“可不就是吗?你看在面试的场合,接受了你这个采访,你就知道我今天来找活儿来了,这不来打工了。”张海宇笑言。

去《演员请就位2》,30岁的他在打45岁以上的工。参赛的演员里,除了杨志刚,45岁以上的角色就落在张海宇身上,50岁以上也可能是他的活。

节目里的两次选角竞演,张海宇都以截然不同的形象出镜。

第一期,他挑了《我是路人甲》,饰演郁郁不得志的“横漂”魏星。第二期选中《门徒》中眉间有疤的“毒枭”昆哥一角。

你看我都敢演刘德华(演的角色)了,你以为我是野心吗?不,我打工的。”

两个竞演片段并非他的第一选择。

第一期,他首选《受益人》,还跟编剧商量着做成喜剧,结果被市场定位S级的杨志刚抢占先机。

第二期他的理想型是《我的一级兄弟》的“东九”,细一琢磨,这种角色一定是高颜值选手拿来展现演技的,他不是S级,没有首选的可能,万一落选,无角可演。

按赛制规定:A级优先,但S级拥有反选替换角色的权利。

最终,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看上去选择很多,他也选了只能选的。

近年的选角,他发现好像在“对号入座”,“你年龄在这,那你在这;过两年你演得好、混得好,你在这,要不然就在这”。关于那套年龄与角色孜孜不倦运转的系统,张海宇边说边用手势模拟着。

他察觉周围各种叫他哥哥的人多了起来,“突然觉得好像自己真的(老了)。”早前在剧组,一直是他叫前辈们“哥哥、姐姐”。

参加CCTV-6的“星辰大海”青年演员计划,他是32位演员中最年长的;来到《演员请就位2》,他选的角色跟43岁的杨志刚属同一年龄梯队;起初也没感受到年龄带来的困扰,别人提醒他,“你在里面属于大龄”。

30岁在他看来还称不上一个男演员的黄金年纪,“我管它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小的你演不了,有更小的合适的(演员)。大的你够不到那个厚度”。所以他经常会遇到的角色是男二,演某某的弟弟。

这与他在《演员请就位2》里遇到的职场生态,并无不同。

他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至少每一步都在朝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02

科班中的“非主流”

表演的源动力,张海宇靠的是 “本能”。

启蒙是春晚,动力是姥姥。小时候的张海宇,跟着春晚学唱《东方明珠》《涛声依旧》《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看赵丽蓉的小品特别有意思,“我随便模仿一下,姥姥每一次都当新的一样,笑个不停。”

在不明白价值和喜欢为何意的年纪,他已经行胜于言,“我每次一模仿,家人就特开心,越这样越想继续。”

“绝活”傍身,张海宇混成了幼儿园的“顶流”。不管有没有节日,老师都会找来一个板凳,他踩着沿阶梯走上舞台,登台演唱结束,一步步走下来坐在台阶上,“这套活码得非常的清晰”。

他学表演是无心之举,考进青岛一中,曾经的幼儿园“一线”发现表演的风头都被学校艺术班所抢。只看到“影视表演专业”几个字,张海宇萌生学习的念头,跑去跟当时的班主任说“想去那个班上课”。

没两天,班主任打好招呼,他开始“双班制”生活,每周二、四下午跨班去听表演课,其余时间回来学文化课。

报考时,中戏加北电,他一口气报了9个,上戏因为跟中戏时间冲突而落选。

张海宇自比考学如买菜,报考也挑选性价比高的,能在一个超市办的事,就多攒几种需要的一起办了,”中戏和北电都在北京。我有一个信封装着3000块钱报名费,一个学科100块钱,它有一个表(列着专业),我跟首试那个师姐说,‘你给我来这5个’,我就掏出5张来,这4个去北电。师姐都傻了,抬起头来看着我。”模仿着当时的场景,他伸出手指比划。

最终,他被中央戏剧学院演出制作专业录取。一个叫刘国平的退休老师和一位素未谋面的师姐,成了他表演路上的贵人。

刘国平无意看到他排演的人物小品,给出了很高评价,“这个人演得比我们系的应该说不相上下,甚至比我们一些人好。”听到班主任的转达,他特别高兴,考进戏剧学院,虽然没上表演专业,但感觉好像离表演又迈进了一步。

大三下学期,有个从没见面,也没说过话的师姐,可能只是听说张海宇喜欢或者擅长舞台剧,数度打来电话邀约他参加万达的大型音乐剧演出,在一个特别大型像拉斯维加斯的秀场,7个外国主创,需要一位1米7左右、不能太高的演员,演一个精灵。

那时的张海宇,在网络电视台实习,接到电话,正在领导身边,他婉拒两次“谢谢”、“走不开”。师姐没放弃,依然打来第三次电话,耐不住这份信任和人情,他决定去试试,“师姐这么帮助我,去了被淘汰了也不能不去。”

婉拒更多是自卑心理作祟,张海宇认为自己对音乐剧知之甚少。答应师姐邀约后,他先上网查了“什么是音乐剧”,故意选歌单里偏下面的一首乐曲,感觉比较小众。

第二天面试现场,开口一报曲目——《Sunset Boulevard》,所有的导师感觉都很熟悉,“当时就快疯了,这不撞枪口上了嘛!”张海宇回忆道。

结果却出乎意料得不错,他试了一期,就定下角色,开始为期半年的的音乐剧演出。工资可观,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表演经验——没有B角,所有的演出他一个人完成。

今年疫情“黑天鹅”影响,剧院演出市场萧条,也是张海宇第一年没演舞台。

往年,他都会演数十场舞台剧,一是比较开心,二是能够让表演状态好一些,更积极一些。

以“科班”和“非科班”简单二元论演员出身的当下,张海宇自评是科班中的“非主流”:“我硬说自己不是科班是不诚实的。高中时,接受的(训练)就是大学对于舞台表演基本的训练。”

03

张海宇

说起他,总逃不开“青岛大姨”。

一头卷发、一副快要滑落的金丝边眼镜架在鼻尖、一条时髦的花色丝巾,衣着鲜艳,讲着一口地道哈喇味的青岛话,在“大姨”的世界,万物皆可被“青普”diss。

这个反串创意,无预谋、无策划、无文稿,只是看到一个陕西方言地摊卖东西的视频,被原生态的表演所吸引,“青岛大姨”应时而生。

2013年,一个平平无奇上夜班的瞬间,张海宇用青岛大姨的口音模仿了一段,“说完之后就睡了,也没觉得谁会看,就觉得挺有意思。”第一次使用人人网的新功能,他干脆地按下“发送”键。

第二天发现“几十万的回复,光青岛人”,没过几天,青岛电视台的记者们飞来北京采访他。

一夜成名,商演、广告纷纷找上门,他一个都没接,“这不是我想干的”。

“青岛大姨“从互联网火到电视台,张海宇成了东方卫视《今夜百乐门》的固定班底,不仅延续“青岛大姨”的经典,还衍生出新秀——“薛不慧”。

《今夜百乐门》一周至少两个情景小品,时间紧,多是命题作文,他理解编剧的不易,喜剧创作要写到表演者的心坎,还是自己最了解自己,索性也加入创作。“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可乐雪碧咖啡茶,亲爱的乡亲喝点啥”等金句相继走红。

《我是路人甲》片段也有他的“手笔”——吃西红柿,张海宇想着食物就是他的世界,宁愿吃自己酸涩的果实,也不愿去吃“嗟来之食”。如此一来,人物显得立体,也避免双方唇枪舌剑套路化的的吵架戏,用行动在对方密集的台词轰炸中挣得一丝喘息空间,表达自己态度。

这一幕也被导演陈凯歌关注,点评时称之为“点睛之笔”。

参加完《演员请就位2》之后,张海宇的剧本邀约开始变多,“(找我的戏)也比较多了。”

之前,打开他的作品篇目,都绕不过“喜剧”。

今年后半年,影片《烈日之寒》的导演找到他出演一个角色,与喜剧无关。太过惊讶,他还专门跑去问,“为什么找我演,还找了两、三次?”导演回复说,因为看了《今夜百乐门》他创作的喜剧,一开始没联系上。

他很感激这次机会,短时间内快速瘦身,进行很多的尝试,好像有一片新天地,又可以开发出新的土壤。

喜剧依然在张海宇心中占有无上地位,边说边用手掌比到下巴的位置,“我想强调一点,我从来不以演喜剧为耻。喜剧在我心里是一个位份很高的门类。”

张海宇说,自己只是不愿意待在“青岛大姨”这一个角色里,有人却简单粗暴地归类为他不想做喜剧,令他哭笑不得。

很多喜剧演员在成名后,会觉得喜剧人标签是种束缚。一味否定曾经的作品,跟自己的过往割裂,在张海宇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上帝给你一个天赋,你要搭着车跑到荒郊野外给它扔掉,还不让它找回来。”

对当下推崇“演什么像什么,给观众留下的只有角色”的言论,张海宇秉持“反方辩友”的立场,因为逻辑不成立。按照“只留下角色”的说法,是无法记住演员的,压根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

他滔滔不绝地罗列着自己欣赏的演员:李雪健、周星驰、张国荣、河正宇等,无一不拥有无可比拟的人格魅力,“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一辈子的形象都大同小异,你还愿意看,因为他们是有趣的人;李雪健老师虽然(表演风格)多变,但他有一种质朴、细腻的特质;周星弛先生有个人强烈风格的表达,基本不沾自己风格以外的作品,极具传奇色彩;包括金·凯瑞、憨豆先生,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个(经典)形象,那个就更窄了。你能说他不是好演员,不是你喜欢的演员吗?”

他不太喜欢看自己节目,觉得奇怪、别扭,后来看过一遍《今夜百乐门》,看到的都是问题,只有青岛大姨,“现在想想节奏还挺好”,也不排斥以后有合适的平台和机会,再演一次。

张海宇在等待自己的代表作和下一个像”青岛大姨”一样被大家记住的角色出现。他透露,自己选新戏的标准是“四好”,好角色、好剧本、好导演、好制作,无需4个条件都满足,但按这个优先次序。

他认为自己的现在,跟期待的演员梦没有落差,笃信每一步走得踏实,最后会抵达应许之地。

就像他从幼儿园的小阶梯一步步登上中戏、音乐剧、《今夜百乐门》、《演员请就位2》的舞台那般,积跬步,至千里。

很多人会“随大流”,将自己代入喜欢的人,他觉得那是一种错觉,“我喜欢河正宇,但发现自己是车太贤,你知道那种感受吗?车太贤也很好。你就会安慰自己,慢慢来。”

第一次听到“下一个黄渤”的说法时,他很开心,转念一想,不太可能。每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只能先把自己做好。

“你自己对‘张海宇’的定义是?”

他摊开手,脱口而出:“就是张海宇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