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几年军工产业的发展速度不错,特别是在空军装备和海军装备方面,从歼-20到“山东”号航空母舰,已经基本上将中国海空军在过去几十年的欠账补回来了。不过在中国陆军方面,这几年武器装备更新的频率则相对较低一些。

主要更新的还是海空军的装备

这其实也挺好理解,因为目前中美对抗的主要战场是在台海、南海和印度洋方面。在这几个中美对抗的主战场上,中国海军是绝对的主力军兵种,空军次之,这就导致了中国陆军装备更新频率稍低一些。

比如95式就引发了很多的讨论

而对于一些普通军迷来说,中国轻武器一直是一个讨论热度很高的话题。从上世纪90年代95式突击步枪开始服役到最近QBZ-191突击步枪,中国轻武器的发展一直吸引着中国普通军迷的关注。而就在最近,美国德事隆公司则拿出了最新的6.8毫米埋头弹竞标美军下一代班组武器合同。

国外对新枪同样也很关注

那么,美国德事隆公司的6.8毫米埋头弹究竟是什么东西,中国目前的5.8毫米子弹是否能够满足中国陆军的使用需要?

美国这次的6.8毫米埋头弹究竟是什么?

严格地说,此次的6.8毫米埋头弹是美军下一代班组武器三个竞标方案之一。为了保证这三个竞标方案至少有一个能够成为美军下一代主力班组弹药,美军要求这三家公司所提供的子弹,都必须统一采用美国政府设计的低阻力6.8毫米低阻力弹头。

子弹不同,但是弹头是一样的

要说枪,先说弹。美国政府此前已经对6.8毫米低阻力弹头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确信了其在基层步兵分队的正常交战距离上,确实能够比目前现役的5.56X45毫米步枪弹取得更好的杀伤力,在穿透力和弹头存能方面满足美军的使用需要。

德事隆目前提供了步枪和班用机枪

所以,这三家公司目前其实要比较的,就是自己的提供的枪械和配套的6.8毫米弹不仅在价格方面能够做到较低,配套的6.8毫米子弹也能够做到尽量轻便,以便大量携带。

目前三家公司提供的分别是6.8毫米埋头弹、6.8毫米复合弹壳子弹和6.8毫米黄铜弹壳子弹。而此次德事隆公司提供的6.8毫米埋头弹,优势就是在长度缩短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和另外两款子弹相近的性能。比如单枚6.8毫米埋头弹的重量,只有6.8毫米黄铜弹壳子弹的65%左右。

埋头弹的优势就是结构紧凑

所以,德事隆公司这次推出的6.8毫米埋头弹,其核心优势就是——短、轻,但是性能不减。

为什么中国目前的5.8毫米弹够用了——中美目前不同的作战设想

美国的6.8毫米班组武器系统,严格地说仍然是治安战作战理念的延续。换言之,美军认为目前自己的基层步兵分队仍然是接敌可能性更高的作战单位,这时候步兵手头上的枪械将极大地影响战斗结果。

中国的重型防弹衣

但无论是哪种6.8毫米子弹,其杀伤力目前仍然不是7.62X51毫米NATO弹的对手,而目前国际上,特别是中美两国装备的,可以插上硬质陶瓷防弹插板的步兵防弹衣,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大概率是能防得住7.62X51毫米NATO弹。

对无防护目标杀伤力肯定是提升了

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如果是遇上中东武装分子,6.8毫米子弹确实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效果。但如果是遇上中国陆军,能够取得的杀伤效果,并不会比5.8毫米弹高出代际差异来。毕竟严格地说,现代部分突击步枪威力还不如二战时使用全威力弹栓动步枪。

5.8毫米弹仍然是够用的

此外,中国陆军现在强调的是体系化对抗。以前些日子我写的QBU-191精准步枪作为例子,虽然其使用的也还是5.8毫米弹,但是其配用的瞄准镜拥有3M传输距离的WIFI,用于将狙击手获取的信息从枪传输给狙击手身上的单兵战场数据终端,然后呼叫后方火炮进行支援。

枪械不再是单纯的武器,也是战场终端

把这点和中国陆军这几年装备的一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和PCL-181、PCL-171和PCL-161三款卡车炮结合起来看,就能发现中国陆军希望基层步兵分队能够充当“眼睛”的角色,中国陆军交战的核心 理念仍然是远程重火力,轻武器能够用来防身就够用了。

主要打击还是靠重火力

其实中美两国陆军目前的建设,颇有种受抗美援朝战争结果影响的味道。美国一直在提升轻步兵的战斗能力,而中国一直在追求远程大火力打击,双方都在努力活成对方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图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