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七屆廣州消化道疾病周腫瘤分會場暨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成立大會在廣州舉行。

下午2點半,會場內已經座無虛席,令人矚目的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成立儀式拉開序幕。會議榮幸邀請到CSWOG理事長、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四川省腫瘤醫院院長林桐榆教授以線上視頻的形式致辭。林桐榆教授對於聯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對聯盟的發展和未來表示期待。

緊隨其後的是CSWOG結直腸癌專委會主委、國家衛健委《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專家組組長、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我院首任院長汪建平教授蒞臨指導。汪建平教授對於聯盟的發起人鄧豔紅教授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讚揚,同時也表示聯盟的成立既存在挑戰也存在機遇,希望聯盟的全體成員能協作一致,爲難治性結直腸癌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

CSCO臨牀研究專家委員會主委,國家衛健委《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內科組組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連線致辭表示,對於聯盟的成立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也能儘自己的能力推動聯盟更進一步,創造更多臨牀和學術價值。

在與會人員的熱烈掌聲中,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教授出席,並發表講話。王錫山教授表示難治性腸癌聯盟是全國首個依據難治性腸癌建立的重要聯合組織,在未來,聯合多家中心,整合各家力量,有利於診療技術的迭代更新,難治性腸癌的診治具有更多更長遠的意義。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病理科主任及細胞分子診斷中心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李建明教授在聯盟力邀下,對聯盟提供了協作發展的思路。李建明教授表示,建立難治性腸癌聯盟的其中一項初衷,就是希望可以通過高質量的臨牀研究爲這部分患者尋找到最佳的治療策略,而各聯盟單位共同協作參與和規範的臨牀研究設計與質控至關重要。相信在各單位的協作下,難治性腸癌聯盟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在與會人員的見證下,難治性腸癌聯盟榮幸邀請到沈琳教授、王錫山教授、李建明教授作爲聯盟的學術顧問。接下來的環節中,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發起人、國家衛健委《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專家組成員、我院院長助理、腫瘤中心主任鄧豔紅教授,介紹了難治性腸癌聯盟的成立背景、意義和籌備工作,詳細闡述了聯盟的工作內容和定義了難治性腸癌的範疇,將爲難治性腸癌患者帶來更多更優的診治方案。鄧豔紅教授表示作爲發起單位,將會與各聯合發起單位共同協作,不斷優化難治性腸癌治療同時,爲聯盟的成員提供更多更好的平臺,在協作中共同進步。

下午3點在與會觀衆共同矚目下,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啓動儀式正式開始。汪建平教授、王錫山教授、李建明教授以及難治性腸癌聯盟各單位發起人鄧豔紅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林麗珠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馬冬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謝德榮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張健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曾波航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鄒青峯教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謝忠教授、東莞市人民醫院賈筠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王巍教授、粵北人民醫院張國平教授、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希成教授、江門市中心醫院餘更生教授、東莞康華醫院張浩教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趙建夫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餘桂芳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鄧力教授、廣州市荔灣區中心醫院張宗城教授、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蔡良真教授、東莞市中醫院吳意紅教授、東莞市厚街醫院劉利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彭建軍教授、深圳市人民醫院何婉教授、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歐陽考濱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林潔教授依次上臺,倒計時併合影留念,共同慶祝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正式成立。

汪建平教授爲王錫山教授和李建明教授頒發學術顧問聘書。

汪建平教授爲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發起單位負責人鄧豔紅教授授牌

王錫山教授、李建明教授、鄧豔紅教授爲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聯合發起單位負責人或代表授牌

鄧豔紅教授爲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檢測中心單位——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授牌祝賀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成立儀式的圓滿成功!激動人心的啓動儀式後是乾貨滿滿的學術交流。大會第一節主題是“結直腸癌的分子病理”,在佛山市人民醫院王巍教授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謝德榮教授的主持下進行。

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李建明教授就“結直腸癌的分子病理”主題,深入淺出地講述了結直腸癌分子分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最新研究進展,並介紹了結直腸癌鋸齒狀瘤變途徑的分子特徵,提出要重視對鋸齒狀瘤變所致結直腸癌分子特徵的理解,講座內容給了參會人員很大啓發。

來自我院病理科範新娟副教授和腫瘤內科張劍威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彭建軍教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趙建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的林潔教授對李教授的演講專題進行了深度討論和提問。專家們提出,雖然目前基於病理組織學特徵、基於組學、表觀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特徵等多組學的綜合分類方法是結直腸癌分子分型的最優選擇,但仍處於研究早期階段,距離實際臨牀應用仍有一定距離,希望後續能開創出較爲簡單、操作性強的分型方法,另外,基於中國人羣的結直腸癌分子分型數據仍然欠缺,對中國人羣結直腸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將具有重大意義。將分子分型應用於臨牀患者的診斷、治療、預後、療效預測等,將給患者帶來最大的獲益,尤其是對難治性腸癌患者。專家們總結,未來的結直腸癌分子分型的研究方向,一是平衡分子分型的簡化和綜合化,在最大程度保證精準性的同時考慮臨牀可及性。二是對難治性腸癌,可從基因組學等綜合分類方法多維度評估,從基因分子層面探索和解釋難治性腸癌的腫瘤分子生物學行爲,以提高難治性腸癌的治療效果。

大會第二節主題是“結直腸癌年度治療進展盤點”,在廣東省人民醫院馬東教授和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謝忠教授的主持下,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袁瑛教授在線上分別從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兩部分爲我們講述了今年的最新研究進展。在免疫治療方面,袁教授首先深度解讀了今年ASCO結直腸癌領域最熱門的KEYNOTE-177研究,在MSI-H mCRC患者的一線治療中,對比化療聯合靶向,試驗組(帕博利珠單抗)mPFS顯著更長且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顯著更低。也是今年更新的Checkmate-142研究結果表明,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單抗的雙免治療可能更優。因此,MSI-H或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未來會成爲一種標準治療模式。而對於MSS型轉移性結直腸癌,袁教授通過解讀MEDETREME研究和KEYNOTE-651研究,認爲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在靶向治療部分,袁教授爲我們解讀了針對BRAF V600E突變的BEACON研究以及HER2擴增和KRAS突變相關的研究,對於這些少見突變分子亞型腸癌,針對性靶向藥物的使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預後。

來自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的蔡良真教授,深圳市人民醫院的何婉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的餘桂芳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胡華斌醫生,對袁教授的演講專題進行了討論。專家們經討論後總結表示對MSI-H的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使用PD-1抑制劑治療使得患者明顯獲益,而對於BRAF突變轉移性結直腸癌,二線接受雙靶或三靶目前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林麗珠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張健教授的主持下,來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張小田教授,對本年度胃癌治療進展進行了盤點。

張小田教授圍繞今年的ASCO和ESMO中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充分的闡述,包括CM649、ATTRACTION4、GASTRIC GC01研究,張教授指出以上研究有望改寫指南,而RC48、PETRACA、FLOT7研究以上研究雖未改變實踐,但對未來有重要影響。在研究解讀的基礎上,張教授還針對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以及抗Her-2新藥研究進行細述。最後張小田教授提出了未來在“新型靶向藥、靶向免疫聯合治療及圍手術期治療”方面自己的思考,使在場及線上的各位專家、教授獲益匪淺。

我院的鄧豔紅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鄧力教授、東莞市厚街醫院的劉利教授以及東莞市中醫院的吳意紅教授對張小田教授的講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專家們表示今年是胃癌免疫治療年,雖然上述研究中患者整體生存時間延長較短,但對未來仍具有重要影響。同時指出精準治療的重要性,對於如何篩選出適合單獨免疫治療、單獨化療或聯合治療的患者仍是任重而道遠。

在東莞市人民醫院賈筠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曾波航教授的主席下,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程樹羣教授在本環節的演講中,以“原發性肝癌合併門脈癌栓的診治及進展”爲主題,結合自己在制定中國肝癌合併門靜脈癌栓多學科診治專家共識的經歷向我們介紹了疾病最新的診療現狀和理念。

程樹羣教授提到,東亞診療規範與歐美指南存在差異,但在肝癌合併門靜脈癌栓治療總體療效方面東方優於西方,尤其是中國以手術爲主的綜合治療,中國患者總體生存時間較歐美人羣延長約9個月。程樹羣教授進一步從肝靜脈癌栓新分型、手術切除理念、手術指徵、術前評分系統、轉化治療、術後輔助治療以及無法手術情況下的介入栓塞治療、放療、聯合治療等角度,爲大家詳細的講述了中國的診療經驗和所取得的成績。值得關注的是,在精準治療的大背景下,分子靶向聯合免疫治療也爲疾病的診治帶來曙光,中國學者的聲音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和肯定。

我院腫瘤內科的凌家瑜醫生和介入科劉洋醫生、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的歐陽考濱教授、中山大學附屬江門中心醫院的餘更生教授、廣州市荔灣中心醫院的張宗城教授對程樹羣教授的演講專題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專家們提出,目前歐美指南針對肝癌合併門靜脈癌栓是以靶向治療爲主的全身治療,而中國則是以手術、介入、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的手段,爲患者帶來更大的獲益。專家們總結,未來肝癌合併門靜脈癌栓治療研究方向同樣也需要數據及病例的整合,在大平臺的基礎上提高研究循證級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療效和預後。

最後一節由粵北人民醫院張國平教授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鄒青峯教授和主持,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林桐榆教授帶來“結直腸癌疑難病例剖析”。

林教授給大家分享了自己臨牀工作中遇到的5例結直腸癌疑難複雜病例。林教授每個病例介紹的時間不長,但這5例疑難病例每一例給予我們的多方位的思考,包括在結直腸癌的藥物相關敏感性和耐受性相關基因的檢測,對於疑難病例的積極嘗試和探索,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聯合應用以及前沿探索等,都將對我們在未來的臨牀工作中有非常大的啓發作用。最後林教授表示希望通過對疑難病例積極治療的探索,發起臨牀研究證實,最終能改變臨牀治療指南,推動腫瘤治療發展。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希成教授、東莞康華醫院普張浩教授、我院腫瘤內科吳澤華醫師和秦歌博士4位專家表示對林桐榆教授的病例分享受益匪淺,並且結合各自多年的臨牀經驗與獨特見解,進行了深度的討論與講解。首先專家們十分同意林桐榆教授教授的觀點,在臨牀工作中要始終以患者利益爲目標,對患者不放棄不拋棄,結合外科治療、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中醫治療等多學科治療方法,制定符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其次通過對疑難病例治療的探索,最終能把單個臨牀案例轉化爲臨牀研究,爲更多患者帶來臨牀獲益。最後希望藉助廣東省難治性腸癌聯盟的平臺,多醫院多學科進行交流探討學習,實現合作共贏。

在收穫滿滿的學術交流後緊鑼密鼓進行的是第十四次OPTICAL研究者,OPTICAL研究是由汪建平教授、黃美近教授、鄧豔紅教授牽頭的結腸癌新輔助化療對比術後輔助化療的III期臨牀研究,全國30家中心參與。在分享了最新的研究進展後,各中心單位也彙報了近期的入組及隨訪情況。熱烈討論結束後各中心單位一起合影留念。

本次會議於下午6點半圓滿閉幕。大會優秀的專家講者、積極的前期籌備、強大的後勤保障獲得了參會人員的認可和讚賞。會議的成功離不開各位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對所有出席會議的講者嘉賓,以及以各種方式參與和支持本次會議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責任編輯:郭松青初審:戴希安、童秋婷審覈:簡文楊審定發佈:李冠宏圖、文/中山六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