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例眼科手术、中国第一例截肢手术、中国第一例外科手术、中国第一例卵巢囊肿摘除手术、中国第一例剖腹产手术等诸多中国西医史上突破性“第一”都在这家医院诞生。

11月8日,有“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之称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办了185周年院庆活动暨院士大健康论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王景峰表示,作为中国西医起源地、西医教育肇始地、孙中山学医及从事革命运动策源地,孙逸仙纪念医院为记录中国近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付出着努力。

1835年,美国医学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丰泰行创办广州眼科医局,孕育了中国首家西医医院——博济医院的前身,成为近代中国西医的发端。

1835年11月4日正式开诊,首日无人就诊;第二日,一患眼疾妇人就诊;第三日6人……随后迅速发展,并在医疗技术、管理、教育等方面开辟许多中华西医的先河,例如开展中国首例眼科手术、首例外科手术等。

1837年,伯驾招收3名青年传授医术,中国近代西医学教育源于此。

1866年,嘉约翰创办的博济医学堂,培养了中国最早的华人西医群体。

1886年,孙中山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院名几易、院址三迁。经过185年发展,如今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医疗体量和学科实力上开拓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称,医院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在乳腺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内分泌科等领域领衔发展。

未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为目标,计划在疑难重症诊疗、医疗科技创新、高质量医学教育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该院入选中国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方向)等;基因测序、AI筛查等前沿技术水平获得领先;打造5G智慧医院体系,建设多维度医疗服务综合体。

1

当天,经历1年多的提升改造和布展工作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史馆重新开馆。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漆小萍常务副部长,中山大学校史馆徐俊忠馆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广东省文联艺术馆李菲鸿馆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党委王景峰书记等领导出席开展仪式。仪式由院党委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主持。

王景峰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不仅通过图片的形式记录和展出了185年的发展轨迹,还记录了逸仙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团结奋斗的真实故事,也见证了在2020这一特殊年份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成果,展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的逸仙精神和医者大爱。

徐俊忠馆长在开展仪式上,作了题为《回顾:为了更好的前行》的讲话,对各项工作建设上的成绩给予了赞扬和祝贺,并表示图片展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盛事,既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是与社会分享医院历史与进步的文化盛事,还将助力于学校对于医学发展与医学教育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

随后,漆小萍副部长,徐俊忠馆长,李菲鸿馆长,宋尔卫院长,王景峰书记,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及刘超副院长为图片展揭幕。

揭幕仪式后,与会领导及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代表、青年职工代表等参观了图片展览。他们纷纷表示,能够作为医院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贡献者,在这个特别的节点回顾医院的发展历史让他们感触颇深。医院所取得的成绩,既是全体逸仙人勤劳、智慧和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大力支持。百载辉煌,与有荣焉,逸仙人的奋斗从未停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