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放眼四海之内,叛徒、汉奸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存在。然而在宋朝时期,有一位和岳飞齐名的名将,他明明叛国投靠敌国,是标准意义上的“叛徒”。但无论是宋朝百姓还是后世,对他非但没有半点指责,反而极尽赞扬。这个人就是——郦琼。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攻陷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皇后、公主、皇子和众多大臣,直接导致了北宋的覆灭。

唯一幸免于难的康王赵构,于1127年建立了南宋政权。宋高宗赵构登上皇位后,便下令处死了北宋末期的宰相,曾被金国强行立为“伪楚”皇帝的张邦昌。次年,金国便利用这个由头,卷土再来,开始对南宋进行了大举侵犯,逼得宋高宗一路难逃至长江之南。

可以说,南宋自建立以来,就一直在金国的威胁和侵犯之下。南宋为了夺回国土,也曾多次派兵北伐。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中,诞生了非常多抗金名将。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另一个就是“叛徒”郦琼。

郦琼生于1104年,早期效力于名将宗泽旗下,曾靠一己之力招揽了700名义军,初露将领才华。1128年,宗泽去世,当时正逢金国完颜宗望攻打宋朝,局势混乱。群龙无首的将士们便推举郦琼担任新首领,然后他们打出勤王的旗号,陆续招揽了上万名士兵,成为了一支雄厚的力量。后来,郦琼成为了刘光世手下的部将。

然而,公元1130年,“金国傀儡”伪齐政权建立后,郦琼率领20万人投靠了伪齐,其中包括4万步骑兵和官员、百姓。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郦琼的叛国丝毫不见“被逼无奈”或“卧薪尝胆”的意味,纯粹是自主选择。但是真相没有那么简单。

郦琼投靠金国的原因,其实从岳飞之死中,就能看出端倪。众所周知,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指挥了数百次战斗,多次救南宋于水火之中。1140年,岳飞更是挥师北伐,大败金军。然而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却在1142年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尽管岳飞之死牵涉了非常多政治因素,比如宋高宗想要与金国议和,比如宋高宗担心岳飞功高盖主等等。但岳飞的死确确实实体现出了,当时的南宋,内部非常混乱。

面对金国的威胁,朝廷百官明明应该一致对外。但实际的南宋内部,却是割裂严重,互相推诿。最关键的是,宋高宗和他所重用的秦桧,都是坚定的议和派。相较于岳飞这样誓死抵抗金国的抗金将领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割地赔款”以求短暂和平,这也就有了1141年让出秦岭淮河以北区域的《绍兴和议》。

很显然,宋高宗对抗金将领的态度并不好,有种需要时重用,无用时丢弃一旁的感觉。而传闻称,郦琼投靠金国的直接原因,是收到了朝廷试图收归他手中全部兵权的消息。这种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境遇,令郦琼十分不满,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另寻一个重用自己的人。

而郦琼之所以被赞扬,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出人意料地看重人权。在他守卫亳州的6年间,对当地百姓非常好。就连后来亳州被金朝攻下后,郦琼还主动站出来向完颜宗弼请求说,希望他放无辜的老百姓一命。

郦琼的叛变,不是背信弃义,而是一个千里马想寻求伯乐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