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其和游击战、地雷战、反包围战一起,被看作是中国抗战的王牌战略。

在以河北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130公里的土地下,军民协力挖出了一张村村相通、户户相连、能打能躲能转移的地道网络。这个复杂坚强的地下堡垒,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这么一个优秀的战略,放到日本军队手中,却被无效化了。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之后,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很大逆转。元气大伤的日本转攻为守,进入了防备阶段。随后的时间里,盟军开始对日本占领的岛屿发动大规模攻击。其中最有名的战役之一,就是贝里琉岛争夺战。

贝里琉岛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归属于帕劳群岛,离飞机场很近,夺得飞机场就意味着夺取了帕劳群岛。同时,这里跳转到菲律宾群岛也很容易。美军对贝里琉岛虎视眈眈,日军则誓死不放手。

当时的日本,在历经多场战役失败后,战力已经大不如前。若跟美军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突然联想到了中国的地道战策略。日军决定效仿中国,在岛上挖隧道,再借助复杂的地理环境,组建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跟美军打消耗战。

日本虽然是在复刻中国的战略,但抛开感情色彩来说,日本搞得还是升级版。除了地道战本身的设计之外,日本借助自身出色的军事工业水平,进行了很多改良。比如在重要的地道洞口,增加钢制滑动大门,内部附近设置好迫击炮等重武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随时拉开门炮轰美军;等到美军一靠近,又能立即关门躲避,能防守能进攻。

日本版的地道战,不仅具有中国提供的战略计策,还有强大的武器硬实力,一看就很有优势。只可惜,他们遇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瓜岛战役之后,得到了“瓜岛屠夫”的称号,一看名字就知道战斗力十足。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首登贝里琉岛时,日军便隐蔽于地道内,耐心等到美军进入射程之内,集中开火。一片枪林弹雨后,大批美军还没来得及反攻就中弹身亡。日军来了一个“开门红”,士气大振。就这样,自信满满的美军原本的计划是4天内拿下贝里琉岛,结果僵持数周也没能成功。最终,瓜岛屠夫队伍,以60%的伤亡惨淡退场,换了81师顶上。

尽管日军的地道战前期非常成功,但奈何不了,美军源源不断的兵力、武器补充。在僵持半年多之后,美军直接采取了大规模轰炸方式。美军先是夺取了帕劳群岛上的飞机场,然后轮换着到飞机场补充弹药,再轮番上岛轰炸。面对这样的攻击,日本完全无力抵抗。最终,在1944年11月24日,日军指挥官中川切腹自杀,日军宣告失败。

通过日军在贝里琉岛的惨败,我们可以看出,在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什么策略、战略都得靠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