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下海經商可能一輩子都是爲了讓自己的公司去上市,然後從此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但是依然有很多企業還是堅持“三個原則”,所謂三個原則就是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但是這樣的企業畢竟是比較少的,就連當年號稱絕不上市的農夫山泉和順豐也在後面選擇公司上市了。

而且,很多當時堅持不上市的企業,在上市之後卻比以前發展得很好,所以也可以看出上市的好處。畢竟公司要發展是要有資本來推動的,如果一直不上市,哪來的資金來將公司繼續擴大發展呢?

尤其是農夫山泉的創始人鍾睒睒,在農夫山泉上市之後,企業有了擴張,其身價也在今年暴漲,從以前的排名靠後,一次性直接跑到了前三的位置上,可見上市也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而要說還在堅持不上市的公司有哪些呢?那就剩下那幾個民族企業了,比如娃哈哈、老乾媽等等,但是這幾年老乾媽也一直說要進行上市,可能不久也要上市了。

其實這些企業選擇不上市也是因爲其自己公司的現金流是非常充足的,很多人不需要再去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推動企業的在發展,並且公司本身只要對股東負責就好了,如果上市,企業還要對股民負責的,所以有的企業是不想上市的。而中國還有一家企業也是發展非常穩定的,這家醫藥企業就是揚子江藥業,並且它旗下的很多藥品很多人都用過,比如板藍根沖劑,估計大多數網友都是不陌生的,不但可以預防感冒,對於很多流行病毒也是有療效的,有時候還會被人拿來當作“神藥”。

說起揚子江藥業,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創始人徐鏡人,現年70多歲的徐鏡人憑藉着這些年揚子江的發展,其個人身價估計達到近380億元,被稱爲“泰州首富”。

揚子江藥業,其實本初只是一家很小的製藥廠,它是在徐鏡人在60時代退伍後創辦的,因爲當時的環境是非常簡陋的,整個製藥廠只有6間平房和幾個工廠罷了,並且因爲當時缺乏資金,爲了省錢都是徐鏡人一個人去上海進貨,並將其40桶原料搬上船,然後在運回來的,在很多人的眼裏,徐鏡人不單單只是一個廠子還是他們的領頭人。

隨着多年的努力,終於到1985年的時候,整個製藥廠的年產值已經達到了1600萬,並且還建造了新的藥廠,並且爲了研發新的藥物,徐鏡人還在中國醫科大學招聘了一羣大學生來研發,此後因爲1988年的甲型肝炎大爆發,當時的揚子江製藥廠接到通知要交付高達400萬的板藍根,但是當時整個工廠的產能才一個月5萬包,差距是非常大的,於是爲了趕工期,徐鏡人在過年期間都沒回過家一直在工廠忙生產,雖然最後完成了385萬包板藍根運到上海,但是當時卻被很多人記住了,認爲可以獲得“板藍根大王”的名號。

隨着這一批板藍根的交付,廠子終於賺錢了,於是爲了製藥廠的未來,終於斥巨資擴建了新的工廠,並且其工廠的外觀是模仿故宮建立的,據說這個廠子光是建設就投入了好幾億資金。

而因爲這個事件之後,徐鏡人也在板藍根上面看到了我國中醫的巨大市場,於是爲了研發新品徐鏡人走訪了很多知名的中醫專家,並邀請這些人全部參與到新的中藥研發上,此後沒多久,終於揚子江的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產品“胃蘇飲”問世了,這也讓揚子江開始走了自己的自主產權研發的道路,於是後來各自產品不斷地問世,利潤雙花百合片、蘇黃止咳膠囊、香芍顆粒等等中藥產品,也讓徐鏡人的夢想不斷地實現了。

而到了2003年的時候,揚子江藥業開始了股份制改革,員工也成爲了公司的股東,相當於自己在爲自己的公司謀發展,於是公司和員工一起努力,每年都能享受一定的分紅,但是雖然公司的年產值高,卻在2003年到2015年只進行了2次分紅,並且還間隔了12年,而且如果員工要離開公司,手中的股份還必須半價被公司回購。

而因爲這樣,導致很多員工對於揚子江進行了質疑,畢竟如果真的要回購股份,應該是由公司回購到職工股份名下吧?但是卻只是徐鏡人這些年在個人出資回購,很多人不禁浮想翩翩,而如今的揚子江藥業的副董事長已經是徐鏡人的兒子徐浩宇擔任,於是很多人表示,可能徐鏡人半價回購公司這是在爲他的兒子鋪路,畢竟到一定程度的股份後,揚子江藥業一經上市後,可能其公司股份將大幅度增長,自己的兒子也可能成爲千億身價的富豪。

到2017年的時候,揚子江藥業的年產值已經達到了703.32億元,而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805.68億元,可見如今的揚子江每年都在蓬勃地增長着,如果有一天揚子江上市了,那麼可能又是一場造富運動吧,但是也可能是徐鏡人家庭的造富運動吧。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和公司的努力,如果只想讓企業發展,不考慮員工,那麼這個公司能走多遠還只是未知數而已啊。

網友們如何看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