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7時14分,今冬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到了,日照逐漸縮短,氣溫持續下降。立冬喫頓餃子,一直是我們北方人的習俗。中午時分,香噴噴的餃子上桌,但永年區的楊先生卻喫不下。他焦急地看着手機,生怕漏過一條關於大伯的信息。望眼欲穿一個多月來,他依然沒有收到一點大伯的消息。

老人悄然失蹤

楊先生的大伯叫楊宗的,今年73歲,是一名五保戶。看大伯孑然一身,身邊無人照顧,楊先生把他送進了永年區某養老院。10月4日上午7時許,楊宗的趁養老院工作人員不備,獨自“溜出”大門後就一直沒有回來。養老院工作人員發現楊宗的失蹤,趕緊到周邊尋找,看不到老人的影子,他們馬上報警和通知老人的家屬楊先生。

聽到這個消息,楊先生異常焦急,他和家人馬上趕到養老院。其間,養老院負責人向邯鄲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求助。收到求助信息,救援隊永年區的隊員們也迅速趕到養老院,向家屬、養老院工作人員瞭解情況。

據養老院負責人介紹,老人操永年當地口音,精神正常,只是記不住路,愛向陌生人借煙,會拉二胡。離開時,老人身着綠色舊軍裝,胸前佩戴着“養老院”的標牌,上面留有姓名和聯繫方式。救援隊隊員們得知老人的體貌特徵後,在當地警方幫助下,調取了附近路段的監控錄像,進行一一排查與尋找。考慮到老人行動能力差,短時間應該不會走遠,他們和家屬、養老院工作人員一起順着監控中老人走失的路線,沿永年區新洺路向南出發沿途搜尋。

天色漸晚,老人行走的方向轉爲偏僻小巷,監控條件十分不理想,搜尋工作遇到瓶頸。怕老人在夜間行走時不注意摔倒在無人區域,大家顧不上喫飯,在每個監控盲區兵分多路,擴大搜尋範圍。

經過整整10餘個小時的搜尋,天色已黑,大家按照監控和行人提供的信息,一直尋找到叢臺區胡村與耒馬臺村附近的一片小樹林內,老人從監控錄像中消失。此後的一週內,大家又在這一帶展開了多次地毯式搜尋,依然沒有發現老人的行蹤。

老人走失後,楊先生的生活被打亂,他和家人從此走上漫漫尋親路。他說,現在上街看到那些無家可歸的老人們,他總認爲大伯也許像他們一樣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風餐露宿,“他在哪裏?喫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想到這些我心裏就很難受。”長期沒有音訊,但楊先生依然相信會找到大伯。

尋親路漫漫

每隔一段時間,楊先生和家人就會印發尋人啓事,在永年區、叢臺區的各個鄉鎮村落張貼。他還前往公安機關進行了血樣採集。楊先生說:“天氣越來越冷,我們一直找不到大伯,心裏很着急,真怕大伯出現意外。”

“大伯這一生很苦。”楊先生說,40多年前,因夫妻雙方感情不和,大伯離了婚,由女方帶走唯一的孩子,他成爲空巢老人,獨自一人生活。20多年前大伯中了煤氣引發輕微中風,從此記性大不如前,每次外出都需要人跟着,否則就會迷路。楊先生記得不久前,大伯獨自參加老家北沿村的婚宴,半路走失,多虧當地民警發現並幫忙找回。

“這次大伯走失一個多月了,一點消息也沒有。”楊先生苦惱地說,目前尋找老人主要靠路口的監控,“可有些路段監控攝像頭是壞的,這給尋找大伯帶來不便。”他希望更多的好心人能幫忙提供線索,在路邊、街頭、社區門口等地方見到流浪老人,請一定撥打電話18631073056或13754404581聯繫他和家人。

楊先生一家的努力,也得到了警方、永年區某養老院、邯鄲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持續幫助。警方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他們在周邊村莊進行多次廣播尋人。養老院工作人員和救援隊聯合組織搜尋隊,繼續尋找老人下落。空巢老人走失多

根據中國老齡協會官方網站刊載的消息稱,中國正“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朝“少子老齡化、獨子老齡化、空巢老齡化、無後老齡化”轉移。人口流動導致“贍養責任人口”大量流失,增加了老年人與兒女的分居比例、空巢比例。2015年至2035年將是我國老齡化急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長一千萬左右,目前中國城市空巢率已經接近50%,農村老人空巢率也達到了38.3%,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將佔總人口28.7%。空巢帶來的問題和社會性矛盾進一步凸顯,給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帶來更大的挑戰。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像楊宗的這樣的空巢老人走失情況,在我市並不少見。

近日,60多歲的李女士走失。據老人的女兒王女士回憶,不久前,母親和父親吵了一架後便出走了。因爲兩位老人是自己住,她並不知道二老爭吵的事。母親失蹤後,只要有一點兒消息,全家就一起出動,最終在廣大愛心人士幫助下,終於找到母親。

6月6日下午,市交巡警支隊邯山二大隊二中隊民警在晚高峯執勤時,發現陵東街七號院門口有一老人神情恍惚,目光呆滯。經過民警詢問,原來老人姓霍,今年83歲,她因爲年紀大了,記憶力減退,記不住回家路。當天有工人在她家裏安裝空調,家裏沒人看護,她就稀裏糊塗地走到陵東街某小區附近後迷路。經過民警們多方打聽,終於找到霍女士的家人。

高齡、文化程度低、獨居、單身或喪偶、家庭收入低的老年人,容易產生孤獨心理。除了生理因素,子女異地求學或工作也使老人成爲孤獨的空巢老人。孑然一身,孤獨、寂寞,發展下去就會引發抑鬱症等多種精神疾患,老人走失就變爲可能。防走失有辦法

“目前,老人走失現象不少,最近十餘天裏,我們已接到三四個老人走失的求助電話。”邯鄲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永年區隊長盧現新提醒說,如果家有老人,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可將家人的電話號碼縫於老人衣服上,或準備一張卡片,寫上家人聯繫電話和地址等,讓老人隨身攜帶。這樣一來,如果有好心人看到了,就可以與家人聯絡。

家人可以給老人佩戴智能定位設備或手機。儘量選擇操作簡單的手機,在手機上粘貼求助信息,在通信錄裏存上家人的聯繫電話。家人平時要多給老人拍些近期生活照,條件允許要專門抽時間看望老人。外出購物、遊玩或在比較擁擠的公共場所,應與老人牽手而行,還要告訴老人,和家人走散就在原地等待,不要亂走。

“據公安部門統計,大多數老人在72小時內被找到,這段時間被稱爲‘黃金72小時’。”盧現新說,越早開始尋找,老人就越容易被找到。這個時間段內大家要趕緊打110報警,隨後到當地的派出所登記,否則就真耽誤了。

“尊老愛老是大家的共同責任。在城市的街頭,大家時常會看到目光呆滯、動作遲緩的老人或在茫然行走,或蜷縮在街頭牆角。此刻,大家一定要向老人多問幾句,幫助撥打報警電話或市內各救援隊電話,也許老人就能更快回到親人身邊。”盧現新最後說。

邯報融媒體記者劉昆/文邱勇慧/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