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旅遊看河南"評論員魯永奇

這次疫情讓洛陽文旅發展損失巨大,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

我們一直認爲的做大旅遊,來促進當地的消費,是不是一條正確的路?

促進消費,這個是量和價的問題。首先就是量大,很多人認爲大力發展旅遊,讓更多的人來洛陽旅遊,在洛陽喫飯購物住宿,然後用他們的消費來帶動洛陽當地經濟的發展。有這樣的想法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太天真,因爲在這個上面寄託太多的希望,反而會失望很大。比如,量的問題,就目前來說,我國還沒有一個完整的休假制度,基本旅遊還是在節假日,這樣的情況下要麼是人不多,要麼是井噴,作爲一個餐廳或者酒店不能因爲一年的幾次井噴消費來讓自己的規模長期維持一個高水平。

其次是價格的問題,價格高,也就是利潤高,青島大蝦之所以出名就是價格太高,所以指望旅遊中的喫喝玩樂通過高價來獲取高利潤同樣很難實現。購物呢?目前洛陽沒有自己的獨特的產品能有強大的品牌溢價能力,總不能讓遊客來買個軸承或者買個拖拉機回家吧!那買什麼?衣服?首飾?還是土特產?別跟我說唐三彩,你去龍門石窟附近看看唐三彩的價格,沒有品牌加持不能產生溢價的產品能有多少利潤。

而且中國的城市人口大多太多,指望外地遊客帶來的旅遊收入作爲當地的支柱產業恐怕很難。且不說歐洲有些旅遊城市人口本來就不多,歐洲的一些把旅遊作爲支柱產業的城市人口大多在幾十萬左右。洛陽一個市區都三百萬人,所以沒有多少可借鑑的地方。另外,歐洲奢侈品品牌多,這些品牌利潤之高洛陽還沒有能與之匹敵的,而且在未來也很難出現。以洛陽目前的門票、喫、住、購來說,都沒有太高的利潤可言。

爲什麼一定要強調利潤呢?

從經濟的發展需要來說,洛陽需要培育一些高利潤行業,原因很簡單,做一個假設:假設華爲總部在洛陽,然後總部有一萬人年收入在百萬以上,那麼這一萬人就可以在周邊行業(比如高檔住宅、高端餐飲、高端商場等從業人員)形成幾萬名年收入在四五十萬左右的人羣,以此類推,這幾萬年收入在四五十萬左右的人羣就能帶動數量更爲龐大的年收入在二十到三十萬的人羣,接着是數量更多的年收入在十萬左右的人羣,等等。這其實是一個收入影響的金字塔原理。

那麼對於河南的城市,例如洛陽來說,如果想培育幾萬或者十萬以上年收入在百萬以上的人,怎麼做呢?靠發展高端製造?就目前來說洛陽的高端製造是在走下坡路,而且與沿海製造中心相比,優勢還在不斷下降。就拿我一直關注的景區來說,恐怕也很難。

首先,景區的門票收入不能太高,很難用品牌去溢價,而且一個景區首先需要的人員構成並不需要很高端,也就是收個門票,開個電瓶車,或者維護下秩序,打掃下衛生等。這些人的勞動因爲有很強的可替代性,所以不可能給太高的工資。這也就是說,即使一個景區收入很好,景區老闆也不會給大量的員工高工資,那麼這些利潤只會向少數人轉移(比如老闆或者副老闆),這樣的分配結構對當地的整體收入很難有正向的、大的影響。

其次,景區所能僱傭的工作人員數量相對較少,不如製造型企業,景區周邊也僅僅是幾家或者幾十家餐廳小商店等。這個對當地的收入結構也不會有太多的高質量貢獻。再次,景區很難形成產業鏈優勢,還拿華爲舉例,華爲的成功不僅僅是華爲自己,華爲還帶動了一個產業鏈條,那麼這個產業鏈條的所有企業和工作都會隨着華爲的崛起而崛起。(就拿手機來說,手機裏的很多零部件都是華爲的供應商提供的,華爲手機賣得越好,這些零部件廠商發展也會隨之變好)。迴歸到景區本身,景區不像製造型企業可以形成一個產業鏈條,通過自己的發展帶動周邊很多企業的發展。目前的很多景區僅僅是帶動了一些小商鋪和一些遊商,真正的社會效益不是很明顯。而且,因爲景區本身的屬性,想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本身就很難。

一方面洛陽需要一些高利潤行業,既能帶動大量就業,又能給當地居民帶來收入的增長,洛陽傳統的製造業負擔不起這個重任(看看洛陽傳統大廠的工資水平就知道了)。而洛陽大力推廣的景區,也幾乎不能肩負起這個讓洛陽快速發展的使命,怎麼辦?

文創產業!

文創本身離洛陽很近,洛陽可以發展文創的項目有很多,不缺好的有價值的產品。其次,文創可以說是文化類企業,但它也是製造業,而且這個製造業本身不需要和現有的珠三角長三角競爭,可以發揮洛陽當地的優勢。再次,文創領域是可以出現一批大品牌高溢價的產品的,也就是說能培育一定規模的高收入人羣。然後形成輻射效應,既帶動文創周邊行業發展,形成產業鏈優勢,又能帶動整個地區的收入增加。

最後,再來個彩蛋,宜興紫砂年產值在三百億左右,洛陽有紫砂嗎?也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