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道,夢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本文從心理學文獻中總結了關於夢的五項奇特發現。

1、噩夢不足爲懼

沒人喜歡做噩夢,但噩夢的存在的確是有一定意義的:研究顯示,噩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恐懼。這項研究分爲兩部分。首先,受試者要佩戴着腦電波描記電極睡去。夜間,研究人員會將他們叫醒幾次,詢問他們剛纔做夢的內容和情緒基調。該研究團隊發現,當某人感到恐懼時,無論是在清醒狀態下還是做夢時,被激活的主要腦區都是相同的。

接下來,研究人員給一組新的受試者展示了一些令人不快的畫面。他們在前一晚睡覺時感受到的恐懼越多,看到這些圖片後產生的恐懼感就越小。這樣看來,夢境中感到的恐懼似乎能減少清醒時的恐懼反應。“夢境或許可以被視作對我們未來反應開展的真實訓練,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危險。”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蘭普洛斯•佩羅甘弗羅斯(Lampros Perogamvros)指出。

2、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境

在做所謂的“清醒夢”時,做夢者會意識到自己的做夢,並且可以控制夢境的走向。爲了引發清醒夢,人們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大多數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不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有一種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在睡着前五分鐘使用這種名叫“清醒夢記憶引導法”(簡稱MILD)的方法,成功率可達46%。該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只要一直對自己重複“下次我做夢時,我一定會想起自己在做夢。”這句話即可。

3、失去思考能力的人仍可做夢

“自動激活缺陷”是一種由於基底神經節受損導致的病症,患者不僅失去了思考能力,也失去了全部自我激勵能力。無論是刷牙還是喫飯,必須由照料者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他們纔會去做。然而,法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儘管他們清醒時大腦中一片空白,但部分患者仍有做夢的能力。他們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做夢的可能性遠小於健康人,所做的夢也不像一般的夢那樣複雜、飽含情緒,但至少也算是做夢。例如,有一名患者夢到過刮鬍子(而他自己已經無法完成這項動作了),其他人還夢到過寫字,雖然在清醒時,如果無人在一旁指導,他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這些患者夢境內容如此簡單,再加上科學家發現了基底神經節在各腦區信息整合中扮演的作用,爲做夢的“自下而上”理論提供了支持。該理論認爲,夢由腦幹活動發起,隨後由皮層輸入更多信息,爲夢境賦予更多的情緒和感覺體驗。

4、特定藥物可以讓你在清醒時“做夢”

迷幻藥二甲基色胺(簡稱DMT,致幻飲料“死藤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產生的大腦節律與做夢時非常類似。做出該發現的研究團隊報告稱,與安慰劑組相比,服用二甲基色胺的受試者大腦中的α波活動(清醒時占主導地位的腦電節律)要少得多,與做夢相關聯的θ波活動則有所增加。“從腦電波的改變和受試者的彙報可以看出,他們顯然更加沉浸在了當時的體驗裏。”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克里斯托弗•提莫曼(Christopher Timmermann)指出,“這就像白日夢一樣,只是生動得多、沉浸感也強得多,就好像睜着眼睛做夢。”

5、有些人終日都在做白日夢

對有些人來說,白日夢過於生動、極具吸引力,相比之下,“現實生活”顯得平淡無聊至極。就像一名“過度白日夢症”(Maladaptive Daydreaming)患者的自述那樣:“我在公共場合必須仔細控制自己的行爲,防止別人看出我在神遊萬里、始終沉迷於夢境之中。”雖然標準精神健康指導手冊中不包含過度白日夢症,但有些網絡社羣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近期一項研究在論文中寫道:“白日夢可以演化成一種極端的、適應性差的行爲,甚至成爲一種具有臨牀意義的病症,這種現象近年來變得愈發明顯。”

爲弄清與過度白日夢症相關的精神健康因素,以色列海法大學的伊萊•索默(Eli Somer)和本•古裏安大學的尼利特•索弗爾•杜戴克(Nirit Soffer-Dudek)對77名自認爲患有該症的患者開展了研究。他們發現,通過患者當天表現出的強迫性症狀,可以預測出其次日經歷過度白日夢的強度和時長。不過在這些患者中,真正患有強迫症的人其實寥寥無幾,說明強迫症與過度白日夢症的患病機制雖然存在相似之處,但過度白日夢症並非僅是一種強迫症這麼簡單。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研究出一套幫助患者控制白日夢的策略,讓情況變得不再像障礙症那麼嚴重。(葉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