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容易患病的季节,大家在工作、生活之余,更应该关心自己和亲友的身体。就此,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向市民们制定了流感、诺如病毒所致的感染性腹泻等常见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指南,一起来看看。

图片来源网络

推进重点地区流感分级预警机制

市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杨天蓉介绍,为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感染性腹泻等常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市卫生健康委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重庆市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与宣传、教育、药监等部门定期研判疫情形势,共享防控信息,完善防控对策。共同依法科学做好防控工作。

统筹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医疗救治、科研等各专业机构资源,形成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合力,确保各项防控政策和措施落实。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建立防控长效制度,提高防控工作成效。并组织专家制定了《重庆市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推荐预防处方》,供各医疗卫生机构参考使用。

同时,加强疫情监测预警,科学分析研判。密切跟踪动态,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应急管理等多方协同,健全网络直报、哨点等多渠道监测网络。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开展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探索推进重点地区流感分级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指导疫情防控。

市卫生健康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防治水平;指导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监管场所等重点机构发挥主体责任,加强健康监测、相关人员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的落实。对于苗头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有效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

此外,市卫生健康委加强健康教育,推动秋冬季多病共防。指导公众科学认识和预防,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指导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指导高危人群及时就诊,减少重症和死亡发生。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准确通报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在官网和官微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等信息,科学指导群众防护流感和合理就医。

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关键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漆莉介绍,冬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等所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市民通过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的基本知识,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能极大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常见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量的体育锻炼。

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通过接触传播病原的风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病毒性腹泻传播的重要措施。比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注意经常打扫居室和工作场所,应每日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左右,一天2-3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庭中,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患者,照顾患者时要佩戴口罩。对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地面等可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4. 发生感染和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5. 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出门常备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乘坐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在电影院、网吧、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场所,均需要戴口罩。

此外,重医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及两江院区呼吸科主任罗征秀提醒,市民可以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药物预防、疫苗接种等方式预防流感。需要注意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疫苗接种,轻症患者应居家休息、自我隔离,打喷嚏或咳嗽时需要遮住口鼻,并妥善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文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