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期間,免徵全市12萬戶個體工商戶稅收,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2200億元以上。

創新是“第一動力”。上海市市長龔正多次表示,上海將強化創新策源、創新應用和創新協同,着力打造新興產業發展動力源、高端產業集羣和全球開放合作新高地;要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搶抓新機遇,依託創新鏈提升產業鏈,率先走出以創新驅動爲特徵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城市要始終保持競爭力,必須與時俱進打造有引領性和前瞻性、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今年1-9月,戰略性新興產業逆勢增長8%,占上海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逼近40%,達39.7%,體量不容小覷。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9倍,3D打印設備、集成電路產量增長17.3%和19.2%。

人們更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朝着產業鏈高端發起衝鋒,用創新構築“護城河”。在市國資委最新一期“創新賬本”中,上海國資系統企業的年度科技支出同比增長超32%。而來自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上海累計佈局約200個科技創新攻關項目;針對基礎零部件等工業強基工程,累計立項131個。

這個過程,並非政府一端的單打獨鬥。這一年,上海始終念茲在茲的,一是“保主體”,一是“強載體”——2月疫情防控喫勁期,上海及時出臺緊急惠企“28條”,爲寒冬中的企業送去溫暖。3月初開始,全市開展市區領導集中走訪企業,並形成“四套班子”常態化走訪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雖然財政收入壓力加大,但政府咬牙堅持落實減稅降費。疫情期間,免徵全市12萬戶個體工商戶稅收,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2200億元以上。

3月最後一天,上海集中發佈26個特色產業園區和60平方公里產業新空間。縱觀全市,各類特色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鏈招商”風靡各區,“熱帶雨林”式的產業生態備受推崇。以集成電路產業爲例,600多家企業集中在張江爲主體,臨港和嘉定爲兩翼的特色園區中。2019年,產業規模達1706億元,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吸引了全國40%的人才和半數國家重大專項匯聚。對“畝產”等指標的關注,也讓上海工業園區的單位土地產值逐年提升,最近5年每平方公里增長10億元,去年底突破75億元/平方公里。

回顧一年來,上海經濟在低谷中重啓,並在此後走出向上的曲線。或許,比短期指標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對“開路先鋒、示範引領、突破攻堅”角色的堅守,對高質量發展的篤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