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看到開得飛快的電動自行車,而且也不太遵守交通規則。"在市民羅女士看來,電動自行車是道路交通中的一個不安全因素,"逆行、隨意變道,我好幾次都差點被撞到。"

自 2003 年深圳實施全面禁摩以來,電動自行車因其易於操控、價格便宜、保養簡單等優點,成爲了市民最常用的代步工具之一,然而隨着深圳電動自行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因電動自行車引發的交通違法行爲和交通事故也頻頻發生,已成爲城市交通管理不容忽視的難題。

10日,深圳晚報記者對深圳各區電動自行車亂象進行了走訪調查。

在布吉西環路與吉華路的交界處,記者看到,在路口紅燈亮起的一分多鐘內,各個方向的車道已迅速聚集起了十多輛電動自行車。這些電動自行車在機動車之間不大的縫隙中穿梭而行,一個勁地擠到路口最前方,還沒等綠燈亮起,有一兩輛電動自行車已如離弦之箭般,朝着前方猛衝而去,險些與正常行駛的車輛發生相撞,險象環生。

19 時,記者來到嘉賓路與人民南路的交叉路口,此處鄰近地鐵一號線國貿站,四周環繞着多個大型購物廣場,是人流密集區域。記者觀察發現,途經該路口的電動自行車在等待十字路口紅燈時,有少部分電動自行車存在搶行闖紅燈、甚至逆行等行爲。

此外,該路口的斑馬線及附近路段人行道均無明顯的人車分流標識,行人和非機動車共用一道,相互穿插而行。在路口東面的金光華廣場前有一個面積不小的廣場。傍晚時分,有許多市民聚集在此處跳廣場舞或休閒散步,還有不少孩子在這裏奔跑玩耍,但在記者觀察的 5 分鐘裏,就有不下 10 輛電動自行車在舞動的人羣中穿行,與人羣發生不同程度擦碰,給帶娃家長帶來極大驚嚇。

除了各主幹道路,不少城中村也是電動車的"亂象集中點"。

記者在民樂老村中一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觀察到,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內路口通過了 13 輛電動自行車,有單人騎行的、也有載人騎行的,由於城中村道路普遍狹窄且沒有區分路段,行人、機動車與電動自行車車經常混雜通行,逆行現象頻發,存在不少交通隱患。

傍晚交通高峯期時段,清湖地鐵站 B1 出口後方,不少電動自行車佔用人行道攬客,過往行人只能左右避讓,通道變得十分狹窄。

記者在該地鐵口所在的和平路看到,很多電動自行車直接在機動車道上逆行駛過,左右穿插繞過對面的車輛,有些騎手還未佩戴安全帽。有的電動自行車逆行通過公交站時還在按喇叭,走走停停地攬客。

在和平路與清龍路交界口,一些電動車不顧安危闖紅燈,一些電動自行車逆行通過,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有時側面來車在綠燈的情況下,也只能停留等待闖紅燈的電動車通過。

闖紅燈、不戴安全帽、不按指定標識行駛、逆行 …… 這些是記者採訪到的市民中,對電動自行車的普遍印象。

"我前幾天開車就差點被一輛電瓶車撞上,當時那輛電瓶車突然從旁邊的小路躥出來,把我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由於深圳很多地方未設有非機動車道,電動自行車就進入機動車道,並且時常伴有超速、闖紅燈等違法行爲,增加了機動車駕駛人判斷路況的難度和風險。

對此,家住民樂老村的鄭女士也有同感,"不僅經常亂鳴笛,還會在人行道上快速行駛,隨意變道,給他人帶來安全隱患。"

"深圳不少地方都存在電動自行車與行人搶道的情況,尤其在一些人流量較大的路口,每當綠燈亮起,行人、電動自行車、自行車便擠作一團。"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就曾在人行道上與迎面而來的電動自行車相撞,所幸雙方都沒有大礙。

除在馬路上橫衝直撞外,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也引發了市民的不滿。

在深圳地鐵 5 號線長龍站 A 出口,一排各式各樣的電動車停在地鐵進出口的人行道上,擠佔了行人的通道。"因爲正常人行道被電動自行車佔用,地鐵出入口特別容易堵塞,特別是晚上下班時,不少人在這裏取車騎車,感覺非常不安全。"市民張女士對此頗有不滿。

住在民樂老村附近的楊阿姨,每日清晨 6 時需要趕到城中村上班,她認爲電動車是一種非常便捷的代步工具,"我上班騎車要 20 分鐘,附近沒有合適的公交車,走路需要很久。"楊阿姨表示,因爲沒有非機動車道,自己在騎電動自行車時會特別注意遵守交通秩序,"我一般都是靠右行駛,看到有行人時,會放慢速度避讓他們。"

"騎電動自行車是大家生活工作中很重要的出行方式,有時候不可避免會用到,希望能出臺有效措施控制電動車。"湯女士說。

住在羅湖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班,途經的區域大部分都是路面寬闊的路段,人車關係還算和諧,可一旦駛近城中村或施工路段,人行道陡然收窄,非機動車就只能與機動車走在一起。"有時會感覺非機動車處境尷尬,走在人行道上影響行人,走在機動車道上影響行車,並認爲設立非機動車專屬車道或許纔是解決之道。"張先生說。

市民趙先生認爲,電動自行車亂象存在較長時間,還發生過不少相關交通事故,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管理和引導,提高道路安全係數。

(深圳晚報供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