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人類的起源及發展之三眼人族滅亡

接上一章

“什麼?居然有印度古大陸?有什麼根據嗎?”

大神答道:“能夠證明印度大陸存在的證據就是印度洋周圍的馬達加斯加和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動物有相似性。按時間上推算可能是三眼族的另一個殖民地,且此地人口較多,科技較發達,異能也比較多,這也可以解釋古印度歷史上印度教和佛教的發達,這些宗教都很提倡冥想。”

“那這段白人演化爲三眼族的過程有沒有化石存在?”

“之所以稱爲迷失的時代,就是因爲化石很少發現,甚至是沒有。不過考古學家們還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肯尼亞平臉人,約350~320萬年前生活在肯尼亞。這是唯一在這段迷失的時間內發現的猿人化石。

肯尼亞平臉人的某些特徵與南方古猿相似,卻長着一張平臉,與現代白人的臉型很相似。它的特徵非常特殊,難以歸入古人類學中現有的任何一個屬,如南方古猿、傍人、智人等。

應該爲三眼族甚至是現代白人的處於石器時代的祖先。”

“三眼族,聽起來很像科幻小說啊!”我嘀咕,“還有特異功能!”

大神說道:“科學沒有證實的東西很多,特異功能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這說明科學還沒有發展起來,以致人們將其歸入到神祕學的範疇。”

三眼族大陸最終毀滅於新一輪的造山運動中。

歐亞大陸與非洲和北美歷史上數次由於海平面的上升與下降發生分合,從而形成多次動物流動。上新世末期,全球進入大規模造山運動時期。南、北美洲也在上新世末相連過。最終形成一個美洲超級板塊。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等現代山系相繼形成,這是最後一次地球膨脹而釋放壓力引起的大規模造山運動。從此之後氣候分帶漸趨明顯,地球上的自然環境向着多樣性發展。

這次造山運動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洋和澳洲板塊與最古老的歐亞大陸板塊發生激烈碰撞。歐亞大陸板塊根基深厚,而印度大陸的板塊沒能奈何它,反倒是被壓在了亞歐板塊的底部,導致整個印度洋和澳洲板塊整體下陷。撞擊的結果是交界處的板塊邊緣由原來爲地中海的喜馬拉雅地區抬升爲山脈;板塊的北部邊緣由海洋抬升爲陸地成爲現在的印度次大陸;而原來的印度古大陸被海水浸沒成爲印度洋。

在三眼族大陸的現在非洲和南美洲的交界地帶上也發生了壓力釋放,並形成了南北縱向的造山運動,在撕裂大地的超巨型火山和地震之中隆起了連綿的山脈,而在山脈的兩側形成了裂谷。地球表面上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傷痕,地球被束縛了數百萬年的膨脹動能得到最猛烈地釋放。

“真是悲哀啊!即使再冥想,也奈何不得大自然的巨大威能。地球上再次發生了一次生物滅絕災難。不過這一次遭殃的是人類了。”我感嘆。“那三眼族人怎麼樣了,全都滅絕了嗎?”

三眼族大陸分裂之後,時間進入第四紀的更新世(約259萬~11700年前)

三眼族大陸分裂之後被分爲東中西三個部分:西部即爲南美洲(與北美相連,包括之前漂移與南美洲接壤的南極洲);東部即爲非洲(與歐亞大陸相連);中部則爲造山運動形成的一條S狀的大陸,從北到南,綿延幾千公里,大體形狀如今天衛星勘測的大西洋海嶺。因爲地球的膨脹使得造山運動之後分裂的兩塊大陸宛如無根的漂萍,開始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動。

這次造山運動之後全球正式形成了八塊大陸加一個印度次大陸。其中北美、南美和南極三洲在一條線上,亞歐非在一起,以及與歐亞大陸相連的印度次大陸。還有最新年齡最小的新生的大西洋中部大陸即,也有人稱其爲大西洲。

自從這次造山運動之後,地球即使再發生膨脹也不會再形成這樣大規模的板塊運動了,因爲從此以後地表的膨脹壓力,大部分能夠通過海底的地震和火山噴發進行釋放。所以今天的地球仍在膨脹,但人們的感覺相對古代卻顯得微乎其微。

更新世時,南極半島與南美洲分離,形成德雷克海峽,形成了今日的陸海格局。

第四紀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兩個階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爲標誌。

第四紀時期發生了第四紀冰期始於距今更新世初(約259萬年前)至今。

第三紀末氣候轉冷,第四紀初期,寒冷氣候帶向中低緯度地帶遷移,使高緯度地區和山地廣泛發育冰蓋或冰川。其規模很大。在歐洲冰蓋南緣可達北緯50度附近;在北美冰蓋前緣延伸到北緯40度以南;南極洲的冰蓋也遠比現在大得多。包括赤道附近地區的山嶽冰川和山麓冰川,都曾經向下延伸到較低的位置。

這次大冰期,可分四次亞冰期、三次間冰期和一個冰後期。在最大一次冰期中,全球大陸有32%的面積被冰川覆蓋,大量的冰停滯於大陸上,致使海面下降約130米。原始人類正是在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氣候變化中,發展成爲現代人的。

第四紀大冰期中的氣候也有很大的變化,曾經出現過幾次亞冰期和亞間冰期,變化的時間短則幾千年,長則幾萬年或十幾萬年。

在20世紀初,地質學家根據阿爾卑斯山區的資料,確定那裏存在四次亞冰期的規律。這就是:羣智亞冰期、民德亞冰期、里斯亞冰期和武木亞冰期,在這些亞冰期之間是亞間冰期。以後在北歐、北美、亞洲等地也紛紛找到了對應的亞冰期。在我國對應的亞冰期是:都陽亞冰期、大姑亞冰期、廬山亞冰期和大理亞冰期。

在寒冷時期,雪線高度下降,冰川前進,出現亞冰期,其中以民德(我國爲大姑)亞冰期和里斯(廬山)亞冰期的冰川規模最大,羣智亞冰期規模最小。在溫暖時期,氣溫升高,雪線高度上升,冰川退縮,出現亞間冰期。民德一里斯(大姑-廬山)亞間冰期長達17-18萬年。在第四紀大冰期,高緯度氣溫的急劇下降,導致兩極地區形成永久冰蓋;在亞冰期,冰川一直伸展到中緯度,在亞間冰期才退縮到高緯度。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一章節南極洲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