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衆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

01心中無事,無事勝佛

趙州禪師是一位著名得道高僧,也是六組慧能嫡傳的禪宗大師,趙州禪師有一個弟子,叫做文遠和尚,文遠每天都會在院子裏打坐參禪,然後拜佛,他自認爲自己虔心拜佛打坐,一定可以悟道。

有一天,趙州禪師從佛堂路過,看見文遠和尚正在虔誠的拜佛,趙州禪師走過去,輕輕的用禪杖打了他一下,問,你在這裏幹什麼呢

文遠和尚回答說,我在拜佛呀!

你拜佛幹什麼?趙州禪師問。

文遠和尚就一愣,是啊,我拜佛幹什麼?拜佛是對佛祖的恭敬,而且可以表明心跡,表明心跡之後呢?他一時也想不清楚拜佛的真正意義到底在哪裏,於是就回答趙州禪師,起碼拜佛是件好事啊!

趙州禪師就對他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

其實所有的人,最大的痛苦煩惱來自什麼?——就是來自於執念,來自於我執。

所有的執念,都會給你增加負擔,增加煩惱,增加壓力,都會擾亂你的平靜心,包括佛法也是一樣。

如果你執着於佛法,執着於有一個我在學習佛法,那麼同樣是我執,而且是一種更大的執念,同樣會帶給你煩惱壓力,讓你不能輕鬆,不能真正的解脫。

其實學好佛法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是很重要的。

第一可以充實自己,避免心靈被那些塵世污垢所佔據,你心裏有了正念,那麼邪念自然就沒有了,一聲佛號唸到底,也是對治邪念的好方法

還有一點呢,就是說我們學習佛法之後,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金剛經所謂“持戒修福”,不持戒,就不能修福,這一點也很重要。

但是呢,我們學習佛法,不能一味的執迷於佛法,畢竟,所謂佛法,不過是一種藉助的工具而已,我們要借假修真,而不是執指爲月。

什麼是執指爲月呢?

就比如說我們要賞月,別人給你指出月亮的所在,那麼你就體會這個月亮,不要再盯着別人的這個手指

有的人一輩子都研究佛經,研究佛學的這些理論,但是僅僅停留在這個理論上反反覆覆的研究,推敲,甚至與人爭辯不休,這就是執指爲月。

佛法的真正意義在於實修,在於體會當下,而不是侷限於抽象的理論,也就是說,你必須走進去纔能有所領悟,也必須跳出來,才能真正受益。

學佛的終極目的,無非是爲了解脫煩惱,讓自己和他人生活的更輕鬆一些,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有人可以超凡入聖,所謂開悟,並不是從此不做普通人,從此高人一等,而是更平靜,更快樂的的做一個普通人,僅此而已

所以趙州禪師會說,拜佛雖然是好事,但是呢,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

心裏面什麼事也沒有,甚至連佛法的概念都沒有,那麼這種境界,其實比拜佛還有意義。能達到這個境界,其實也就是開悟了。

02常駐清靜,報怨以德

報怨以德,出自老子《道德經》。

報怨以德,並不是說,對待壞人也要寬容大度,那樣就沒有原則了,實際上,老子主張報怨以德,是強調以德服人,正所謂,邪不勝正,怨是一種負能量,如果以怨報怨,只會讓局面更加不堪。

負能量可以讓一個人的運氣變差,所以對待負能量,不能被它同化,而是應該堅守自己的正能量,以德行來化解怨恨,這樣,負能量就不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別人怎麼待我,這是我的因果;我怎麼去待人,則是我的修行。實際上,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安住自己內心的平靜喜悅,任憑風雲際會,雨雪冰霜。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品味,而能坦然面對一切結果,換言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人總不瞭解,總覺得報怨以德不行,應該以牙還牙,其實不然,這就好像,別人到你家偷了你的東西,你就去他家裏也偷點東西。那樣顯然是不行的。他受罰,你也跑不掉。

別人怎麼做是他的事,你怎麼做是你的事,別人怨氣再重,但是你自己始終德行具足,你給人的始終是正能量,那麼你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以德報怨,實際上,真正的意思是,讓自己始終具足德,以德來面對一切“相”而心無分別,既能夠以德報德,也能夠以德報怨。

當一個人,能夠真正做到以德報怨,他的人生必定別開生面,從此後福無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