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里有个著名的故事,很多人都见过,也都相信。

此事最初的记载,源自欧阳修的《归田录》。

引用如下: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

(剧照)

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

真宗问曰:“何故私入酒家?”

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

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晚年每为章献明肃太后言群臣可大用者数人,公其一也。其后章献皆用之。

看完全文300余字,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一,当时鲁宗道,官为谕德。此官是太子属官,所以欧阳修开始即说明了,这是宋仁宗当太子时的事。

其二,也证明了,宋朝官员,确实不准进酒肆喝酒。否则,会被弹劾。

第三,鲁宗道经常不守规矩,换下官服穿上常服,隔三差五就到酒肆里喝酒。

第四,太监有意替鲁宗道隐瞒此事,但鲁宗道觉得不必。

他认为,喝酒乃是人之常情,欺君是臣子的大罪。

此事无疑能证明,宋史所言的他“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中的最后一点。

但这个不拘小节的故事,我看过两遍之后,总觉得怪怪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说,家里穷到“无器皿”。

大哥,你这不是故意给老赵丢脸吗?

宋朝官员,能穷到杯子盆子都没有?

幸好,史书里记载了你们的工资,否则,还真得被你给骗了。

《宋史》提到:

左、右谕德,少卿、监,司业,郎中,三十五千。

一千即一贯,每月35贯。当时一贯能买多少东西呢?

最好比对的,自然是米价。

真宗朝,现在可考证的各地米价(含米和粟)不同,有的100文,有的300文,最高河北,1000文。

京城米贵,居不易,我们干脆就按1000文一石算。

那时一石,合如今75.96公斤,我们计150斤,方便。

也就是说,鲁宗道一个月的工资,能买5250斤米。

(宋朝剧照)

我们还是按最高价买的,实际上,能买更多。

《宋史》里还有:

谕德以下春加罗一匹,冬绵三十两……

另外,盐油酱醋和柴火,等等等等,都是有发有折算的……

我就问一句,鲁宗道你家多大开支?

鲁宗道当然不可能回答了,他早就死了嘛,欧阳修进京的那年,鲁宗道正好去世。

也就是讲,欧阳修言之凿凿,其实都是道听途说。

(宋朝剧照)

是段子。

这就好理解了。

鲁宗道死了,这辈子替朝廷服务,兢兢业业,挺辛苦的,对老百姓而言,也是个好人。

于是,江湖到处都有他的传说,传着传着,就玄乎了。

最终,这事入了正史,遂成定案。

谁又好意思依常识去质疑呢?

毕竟,人家是好官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