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8日,经上级批准,河北、保定和易县文物局的领导坐镇,开始对雍正陵墓进行挖掘。

一些媒体在得到消息后,也纷纷赶到现场,准备跟踪报道。

谁知,专家们仅挖了2米,突然看到一样东西,马上就对雍正的墓葬停止了挖掘,这是怎么回事呢?

(泰陵)

说起来,雍正的陵墓又被叫做泰陵,它不仅是清西陵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而且它还是清西陵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清西陵建造之前,清朝先帝已经在遵化马立峪的昌瑞山下开辟了清东陵。

说实话,封建帝王都希望江山永固万年长,因此他们对皇陵选址非常重视,所以能把陵墓建立在一块龙脉宝地上,那是于江山社稷和王朝昌盛有着极大的影响的。

因此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在亲政后,考虑到关外虽然已经有清永陵、清昭陵和清福陵,但是为了清王朝入主中原后,能万年政权不倒,同时也考虑到山高路远,后代遏陵多有不便,所以在关内选一处万年吉壤就成了当务之急。

有一次,顺治带着一群大臣到马兰峪一带狩猎。当时正是秋高气爽,昌瑞山一带更是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再加上山下又有两条河流像玉带一样环绕着昌瑞山,可谓风光秀美,使人望之心旷神怡。

于是,顺治便和身边的大臣们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并且他还将扳指套在箭翎上,扬手射向昌瑞山的方面,表示箭落之地就定为陵穴。

当然,选皇陵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所以顺治随行的风水师赶紧拿出罗盘,经过测算,发现顺治所指的地方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绝佳的风水宝地,于是这里就成了修建清东陵的地方。而后世皇帝龙驭上宾后,则都依祖制葬在了清东陵,比如康熙皇帝的景陵就位于孝陵的东南边。

(顺治)

那么雍正为何放着龙脉宝地不用,却要另辟西陵呢?

原来,雍正早先的确是在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下选了一处吉壤作为陵址,但是这个地方却并不合他的心意,他认为此处“规模虽磊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所以他便废掉了这处陵址,并把堪选陵址的任务交给了胤祥,让他负责重新选一块“万年吉地”。

胤祥虽然体弱,且腿脚有疾,但是他一向勤勉,在选址一事上,更是不敢怠慢,他亲自带着钦天监的官员到泰宁山一带选址,最终认定永宁山下“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并上呈雍正。

雍正非常满意,于是永宁山下就成了清西陵所在之处,而雍正也成为第一位葬在清西陵中的皇帝。

雍正虽然在位时间只有13年,但是他的勤勉和锐意改革都被后人称赞不已,而且正是有了他的努力,才有了乾隆时期的乾隆盛世。

不过,雍正也是清朝皇帝中最扑朔迷离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中让人议论最多的除了雍正的即位之谜,就是他的死亡之谜了。

对于雍正的即位之谜,由于后世找到了康熙的遗诏,也就解开了他的即位之谜。

而雍正的死亡之谜,至今却仍然是一桩悬而未决的谜案。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雍正是暴毙而亡。由于死得突然,官方史料上却没有记载片言只语,这就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猜想。

尽管说法不一,但是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被吕四娘所杀,且还被割了头颅。这个说法不仅在《满清外史》中有记载,而且在《胤禛外传》里也有记载。

因此民间一直传说,雍正在下葬时,由于没有头,所以他的棺椁中就被放置了一颗金头。

(雍正)

清朝灭亡后,进入了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由于政府监管不力,清皇陵没能得到妥慎的保护,因此不少盗墓贼打起了清皇陵的主意。

这其中最为震惊天下的就是孙殿英制造的清东陵盗宝案,当时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遭到盗掘,不光古董文物被洗劫一空,而且陵墓破坏十分严重。

在孙殿英之后,清东陵的所有陵墓陆续被土匪和附近村民盗挖一空。而清西陵由于地势险峻,再加上葬在清西陵的皇帝除了雍正,就是嘉庆、道光和光绪。

这几位皇帝要不就是非常节俭,要不就是傀儡皇帝,比起清东陵华丽的入葬队伍,显然要寒酸得多。所以清西陵根本入不了盗墓贼的眼,整个清西陵也就只有光绪的墓被盗挖。

1975年,国家文物部门为了保护清皇陵,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朝历史,他们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皇陵进行大规模修缮。

当时学术界听说泰陵有一个存在多时的盗洞,于是就不断向相关部门申请挖掘泰陵,以验证雍正的死亡是否真如民间传闻的那样以金头入葬。

按考古学家的经验,他们也认为雍正的墓应该已经被盗挖过了,所以尽早挖掘泰陵,也是对它的一种保护。

于是在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同意后,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停手了呢?

原来,考古学家们在宝城琉璃影壁旧盗洞的旁边,向下挖了2米深,看到底下居然是原封土,这就意味着泰陵没有被盗挖过。

由于当时考古手段还非常落后,同时对文物的保存技术也很欠缺,为了不让早期挖掘明定陵的悲剧再次上演,国家文物局得到消息后,立刻下发了停止挖掘的命令。

这样一来,泰陵得到了较好的保存,而雍正的死亡之谜,只能等以后考古技术发达之后,再来揭秘了。

(参考史料:《世宗实录》《胤禛外传》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