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8日,經上級批准,河北、保定和易縣文物局的領導坐鎮,開始對雍正陵墓進行挖掘。

一些媒體在得到消息後,也紛紛趕到現場,準備跟蹤報道。

誰知,專家們僅挖了2米,突然看到一樣東西,馬上就對雍正的墓葬停止了挖掘,這是怎麼回事呢?

(泰陵)

說起來,雍正的陵墓又被叫做泰陵,它不僅是清西陵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陵墓,而且它還是清西陵的主要組成部分。

不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清西陵建造之前,清朝先帝已經在遵化馬立峪的昌瑞山下開闢了清東陵。

說實話,封建帝王都希望江山永固萬年長,因此他們對皇陵選址非常重視,所以能把陵墓建立在一塊龍脈寶地上,那是於江山社稷和王朝昌盛有着極大的影響的。

因此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在親政後,考慮到關外雖然已經有清永陵、清昭陵和清福陵,但是爲了清王朝入主中原後,能萬年政權不倒,同時也考慮到山高路遠,後代遏陵多有不便,所以在關內選一處萬年吉壤就成了當務之急。

有一次,順治帶着一羣大臣到馬蘭峪一帶狩獵。當時正是秋高氣爽,昌瑞山一帶更是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再加上山下又有兩條河流像玉帶一樣環繞着昌瑞山,可謂風光秀美,使人望之心曠神怡。

於是,順治便和身邊的大臣們說:“此山王氣蔥鬱,可爲朕壽宮。”並且他還將扳指套在箭翎上,揚手射向昌瑞山的方面,表示箭落之地就定爲陵穴。

當然,選皇陵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大事,所以順治隨行的風水師趕緊拿出羅盤,經過測算,發現順治所指的地方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絕佳的風水寶地,於是這裏就成了修建清東陵的地方。而後世皇帝龍馭上賓後,則都依祖制葬在了清東陵,比如康熙皇帝的景陵就位於孝陵的東南邊。

(順治)

那麼雍正爲何放着龍脈寶地不用,卻要另闢西陵呢?

原來,雍正早先的確是在清東陵的九鳳朝陽山下選了一處吉壤作爲陵址,但是這個地方卻並不合他的心意,他認爲此處“規模雖磊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所以他便廢掉了這處陵址,並把堪選陵址的任務交給了胤祥,讓他負責重新選一塊“萬年吉地”。

胤祥雖然體弱,且腿腳有疾,但是他一向勤勉,在選址一事上,更是不敢怠慢,他親自帶着欽天監的官員到泰寧山一帶選址,最終認定永寧山下“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並上呈雍正。

雍正非常滿意,於是永寧山下就成了清西陵所在之處,而雍正也成爲第一位葬在清西陵中的皇帝。

雍正雖然在位時間只有13年,但是他的勤勉和銳意改革都被後人稱讚不已,而且正是有了他的努力,纔有了乾隆時期的乾隆盛世。

不過,雍正也是清朝皇帝中最撲朔迷離的一個,爲什麼這樣說呢?

其中讓人議論最多的除了雍正的即位之謎,就是他的死亡之謎了。

對於雍正的即位之謎,由於後世找到了康熙的遺詔,也就解開了他的即位之謎。

而雍正的死亡之謎,至今卻仍然是一樁懸而未決的謎案。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雍正是暴斃而亡。由於死得突然,官方史料上卻沒有記載片言隻語,這就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猜想。

儘管說法不一,但是最流行的說法是雍正被呂四娘所殺,且還被割了頭顱。這個說法不僅在《滿清外史》中有記載,而且在《胤禛外傳》裏也有記載。

因此民間一直傳說,雍正在下葬時,由於沒有頭,所以他的棺槨中就被放置了一顆金頭。

(雍正)

清朝滅亡後,進入了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由於政府監管不力,清皇陵沒能得到妥慎的保護,因此不少盜墓賊打起了清皇陵的主意。

這其中最爲震驚天下的就是孫殿英制造的清東陵盜寶案,當時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遭到盜掘,不光古董文物被洗劫一空,而且陵墓破壞十分嚴重。

在孫殿英之後,清東陵的所有陵墓陸續被土匪和附近村民盜挖一空。而清西陵由於地勢險峻,再加上葬在清西陵的皇帝除了雍正,就是嘉慶、道光和光緒。

這幾位皇帝要不就是非常節儉,要不就是傀儡皇帝,比起清東陵華麗的入葬隊伍,顯然要寒酸得多。所以清西陵根本入不了盜墓賊的眼,整個清西陵也就只有光緒的墓被盜挖。

1975年,國家文物部門爲了保護清皇陵,同時也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清朝歷史,他們對已經遭到破壞的皇陵進行大規模修繕。

當時學術界聽說泰陵有一個存在多時的盜洞,於是就不斷向相關部門申請挖掘泰陵,以驗證雍正的死亡是否真如民間傳聞的那樣以金頭入葬。

按考古學家的經驗,他們也認爲雍正的墓應該已經被盜挖過了,所以儘早挖掘泰陵,也是對它的一種保護。

於是在得到國家文物局的同意後,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停手了呢?

原來,考古學家們在寶城琉璃影壁舊盜洞的旁邊,向下挖了2米深,看到底下居然是原封土,這就意味着泰陵沒有被盜挖過。

由於當時考古手段還非常落後,同時對文物的保存技術也很欠缺,爲了不讓早期挖掘明定陵的悲劇再次上演,國家文物局得到消息後,立刻下發了停止挖掘的命令。

這樣一來,泰陵得到了較好的保存,而雍正的死亡之謎,只能等以後考古技術發達之後,再來揭祕了。

(參考史料:《世宗實錄》《胤禛外傳》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