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區融媒記者 薛思思

專家圍繞水滸與鹽城的淵源展開熱烈討論。

11月11日,“水滸地名在鹽城新發現研究成果”新聞發佈會舉辦,再一次爲水滸與大豐的淵源提供了佐證。

古典名著《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的第一座高峯,作者施耐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籍貫不詳。在明清時期的文人筆記中,也有許多矛盾的記載。鹽城的專家學者爲了探索這一千古之謎,1985年成立大豐施耐庵研究會,1989年成立鹽城市水滸學會,一批專家學者致力於水滸與鹽城的關係研究,破譯施耐庵這一千古之謎。鹽城市水滸學會專家學者從文獻、文本、文化等方面入手,研究施耐庵與《水滸傳》,特別是在研究了五千年鹽城史之後,發現《水滸傳》與鹽城關係密切。從山川地理、風土人情、方言土語、人物原型,在大豐區都能找到,施耐庵是大豐人成爲大家的共識。

就水滸地名在鹽城這一點上來說,學者早就發現《水滸傳》楔子裏鹽城的“北極殿”和結尾的“蓼兒窪”。施耐庵在《水滸傳》楔子中寫道:龍虎山“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北極殿”一詞,目前未發現有所記載,倒是出現在大豐區草堰鎮上,是張士誠元末農民起義隊伍聚義的地方。《水滸傳》一百回,或一百廿回上,施耐庵一詠三嘆地說到“蓼兒窪”十一處,顯然是“卒章顯志”, 蓼兒窪的蓼草遍佈,在鹽城第一部志書明萬曆《鹽城縣誌》的“草屬”欄下,第一種草便是“蓼草”。

今年疫情期間,大豐區研究施耐庵文化的學者在閱讀地方文獻和《水滸傳》時,發現古白駒場竟然有“紫石街”“獅子橋”。《水滸傳》武松誅殺潘金蓮一節,記載的是發生在陽穀縣的紫石街、獅子橋。《水滸傳》第二十四至二十七回的四回裏,提到武大郎住宅、王婆茶坊所在的紫石街十二次,提到何九叔居住的獅子街巷一次,提到獅子橋四次。大豐區西團鎮有一條紫石街,在元末明初時,是白駒場的一部分。

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大豐歷屆政府都高度重視施耐庵水滸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大豐縣施耐庵資料徵集辦公室”,1985年縣政協又倡議成立施耐庵研究會,至此,施耐庵研究變成了大豐文化領域的常規工作。施耐庵研究會成立之初,就把對施耐庵籍貫的研究作爲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還多次參加全國水滸文化研討活動,進行學術交流,通過宣傳,提高大豐知名度,逐步做實“施耐庵爲大豐白駒人”這一學術命題。大豐籍學者王同書、劉兆清、童斌、倉顯以及鹽城水滸學會會長浦玉生等都多次發表學術論文,在全國水滸屆展現了大豐區水滸文化的研究成果。

刊物是學會的生命所在,施耐庵研究會把施耐庵生平家世的研究和《水滸傳》思想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創辦《耐庵學刊》,廣採博納、兼收幷蓄。目前,《耐庵學刊》已出版26輯,發表論文約600篇,總計400餘萬字。編輯出版的大豐學者論文專輯《施耐庵研究論文集粹》,在2015年榮獲江蘇省檔案文化精品獎。作爲縣級學術研究團體,能持之以恆辦好學刊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水滸文化旅遊成爲大豐區文旅工作的一大亮點,對推動大豐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經過多年的努力,施耐庵紀念館初具規模,成爲4A級景區,施耐庵書院、施耐庵碑林、水滸一條街、中華水滸園、施耐庵公園等一批有着文化烙印的建築設施日臻完善。施耐庵紀念館已成爲學術研究基地,幫助和參與施耐庵紀念館收集史料、整理布展,組織學術教育、文旅活動。與鹽城水滸學會合作,交流工作,通報研究動向,成爲大豐乃至鹽城地區施耐庵水滸文化研究的重要力量。

“施耐庵研究是我區和鹽城在學術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將會一如既往、不懈進取,加強與各水滸研究單位合作,努力打造大豐水滸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大豐區政協原副主席、施耐庵研究會會長陳仕祥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