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孩子们迎来了半期考试。在几天紧锣密鼓考试、阅卷后,“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张榜”时刻也不可避免地到来看。

看着并不理想的分数,有些孩子开始反思自己,但有些孩子却开始抱怨:这试卷简直太难了,让人无法下笔;这次的考试不公平,其他班都把这部分上完了,我们还没有上完,好多知识都不知道;我们老师太不负责任了,天天上课就在那里说纪律……

这些抱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每一次的失败背后肯定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但仔细一看,这些抱怨都是在直指别人的原因,而没有向内寻找自身的原因。

俗话说:“会说说自己,不会说说别人。”喜欢推卸责任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找到失败的理由。甚至会在内心否定自己,维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害。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定。”

所谓自我设定就是指人们自己创造一种场景,让那个事情本身注定会失败,并且提前为这个失败准备好一个借口。

为了维护自我,他们有可能会采取作弊、撒谎、找借口、回避难题、指责他人、鄙视他人或者对他人的批评大发脾气等措施,让自己看起来“很好”。

接纳自我

“大家都不喜欢我。”“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不做了。”“太难决定了,我选错了怎么办?”

每次听到孩子这样说,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立即去安抚孩子,告诉他自己有多棒,然后列出一长串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希望他们能够重拾信心。

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我们越是强调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他们越是坚定地认为自己很糟糕。

临床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穆尔在她的《学会自我接纳:帮孩子超越自卑,走向自信》一书中提出:“如果我们满足孩子在联结、能力和选择这三方面的心理需求,他们就不会总是沉浸在自我评价中,反复质疑自身的价值。”

作为4个孩子的妈妈,一名执业心理医生,艾琳在青少年、成人以及家庭问题领域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出版了多部神兽好评的育儿图书。比如《培育友谊:给孩子的交友手册》《聪明的方法养育聪明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吸引父母注意的12个方法》等,这本《学会自我接纳:帮孩子超越自卑,走向自信》则是她根据自己前沿的研究成果精心打造的育儿宝典。

她在书中告诉我们 如何帮助孩子内心建立真正的自信,从而开创光明的未来。

那么什么是自我接纳呢?

作者在书中指出自我接纳旨在对自我形成积极或消极感受的自我评价。这类评价获得反映出我们会猜想别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当孩子感到别人对他们印象不好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很糟糕。

孩子身上的自卑其实很容易被发现,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的数学很烂。”“我真是一个废物。”等,就说明孩子正在经受内心的折磨。

自卑的危害

拿到半期考试成绩通知单,女儿的成绩并不差,但她却自言自语道:“我再也不想有个哥哥了(小时候老吵着让我给她生个哥哥,捂脸……),我那些哥哥们(朋友家的孩子)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我有多无能。人家随随便便就能考一个985,想上哪个大学就能上哪所大学,想去哪个专业就能去哪个专业……”

听着她的絮絮叨叨,老公笑着说:“你也不差呀,宝贝!”然后就巴拉巴拉地列举了女儿很多的优点。

当他学给我听的时候,我明显听见了女儿在学习上的自卑,感受到她内心的折磨。

乌尔里希·奥思和他的同时在2014年的研究中心指出,自卑不仅是抑郁的症状,还可能是抑郁的前兆。

自卑会带来情绪上的痛苦。当孩子讨厌自己的时候,情绪上的痛苦会变得更严重、更令人窒息、更无法逃避。

作者在书中提出自卑会带来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

比如当一个孩子觉得其他孩子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他会选择回避与其他孩子互动,这样的行为让他自己显得不友善。起初他担心被人排斥,而现实中自己的行为就会让自己真的被排斥。

可爱的莱儿对学习一直都不上心,每次考试妈妈都鼓励她放轻松,只要不是班上的最后一名就行了。然而,每次考试,莱儿的学习成绩都是全班最后一名,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为此,莱儿妈妈伤透了脑筋,不知道要怎么办。

其实,这就是她给女儿的心理暗示出了问题,“只要不是最后一名”的鼓励和宽慰并没有帮助莱儿接纳自我,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暗示她“可以不认真学习,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行。”

都说没有要求就是最好的要求,可是这样的“没有要求”却成了自卑的孩子给自己的自我设定,让她在学习上更不用心。

这种提高自我接纳的方法只是进一步地强调了对自我的关注,引导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痛苦不堪。

真正的自我接纳

其实,想要帮助孩子摆脱自卑,一定要找对方法。

作者在书中指出:摆脱自卑的关键在于放弃对自我的关注。真正的自我接纳不是认为“自己很特殊”或者“自己很优秀”。真正的自我接纳以为着不再追问:“我看起来是不是足够好?”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和朋友一起待着,和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一回到家里,却把自己关在房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很多父母倍感失落,也不明白自己家那个乖孩子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这样。

其实,孩子们之所以愿意和朋友在一起,是因为朋友对他的方方面面都很理解,待在一起不会总想着“他喜欢我吗?”“我现在能给他留下个好印象吗?”“他们不会不搭理我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孩子们的关注点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和朋友正在做的事情上。

那么我们要如何帮助自卑的孩子摆脱自我关注的状态呢?

心理学家认为只要我们能够满足孩子心理上的几个基本需求就能够帮助孩子走出自卑,找到自身价值,真正地接纳自我。

1、联结

帮助孩子和别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创造出一种归属感,帮助孩子脱离自我关注,从而转向对他人的关爱。

2、能力

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和学习方法,让他们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或者其他想做的事情,帮助他们转移对自我的关注。

3、选择

可以选择,意味着可以自己做决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弄清楚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按照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方式采取行动。

没有人喜欢无力感,都讨厌被别人控制,喜欢自我掌控的感觉。

在生活中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够对自己的事情做更多的选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出自卑,接纳自我。

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修行,需要我们更加耐心地对待一张白纸的孩子,也需要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去爱孩子,让他们在爱里健康茁壮地成长~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让他们在我们的爱里,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的起点,一点一点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