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說,衛子夫女士是自己結束了生命。當然,這個和劉徹有直接的關係。

衛子夫女士的一生實在太傳奇,即便是現在喝過狗血的編劇也望塵莫及。

衛子夫的傳奇人生,應該是從她女奴的身份開始。

一個女奴爬到皇后的寶座,沒有自身的努力和才智肯定不行,但純靠自己的努力,同樣也不行。衛子夫女士溫柔敦厚,性格和品德都無懈可擊,可就在她人生即將達到最高峯,高升皇太后之際,意外以絕大的悲劇收場,不得不讓人感嘆。

錦鯉衛子夫

衛子夫的出場和平陽公主有關。

漢武帝劉徹的老媽王娡女士是二婚,嫁得相當不錯,第二任老公是西漢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劉啓。王娡和劉啓生了三女一男。劉徹是幺弟,長女就是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的名字,不得而知,反正在儒家思想的控制下,女性往往只有姓。我們就稱呼她爲平陽公主。這位平陽公主據說是很寵愛她的這位幺弟劉徹,想來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劉徹是四姐弟中的幺弟,家裏最小的總是寵愛多一些。二是劉徹先生是西漢王朝的第七任皇帝,所以即便平陽公主是老姐,日常也總是馬屁迎上。

這位老姐對劉徹的關心可算得上是全神貫注。

她不久就發現小弟弟劉徹一直沒有兒子。在古代社會中,認爲不生兒子,責任應該在女士身上。顯然劉徹身邊的女士們有問題,這讓老姐平陽公主有些焦心。

於是老姐就在自己的府中,親自選拔了一批嬌豔如花的少女,進行全方位的培訓。這批以捕獲劉徹爲目的的少女團,總是會在劉徹拜訪老姐的時候出現,載歌載舞,左蹦右跳。

這少女團體中的佳麗,無一不做着美夢,且個個技藝精湛,萬一被劉徹看上,則必將攀上頭條,火光四濺。

但我們的女主角衛子夫女士,是女奴的女兒,還沒有資格進入這個圈圈。

公元前139年,就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次年,春季上巳節,劉徹御駕親臨渭水,與百姓一同祭祀。

劉徹在返回皇宮的途中,再一次拜訪平陽公主。少女團自然全部出場,又歌又舞,杏眼都瞧向那十九歲的皇帝。

偏偏那年輕的皇帝看慣脂粉,完全不爲所動。

平陽公主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只好再換一批候補娘子軍出場,我們的女主衛子夫就在其中。這候補軍團出場跳到一半,劉徹的眼睛就已經離不開衛子夫女士。

由此可想,衛子夫的容貌是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光豔奪人”。在一羣美女當中脫穎而出的難度可想而知。

“春風雨露一相逢”,剩下的事情順理成章。

衛子夫被劉徹帶往後宮,開始了她人生的另一篇章。

炙手可熱

衛子夫進了後宮,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實際上那後宮的確不比平陽公主的府邸,衛子夫在府邸裏可以算得上是“容貌奪人”,可在後宮面對那麼多的“杏眼桃腮”,衛子夫的優勢不再。

更何況,衛子夫還要面對來自皇后陳嬌女士的打擊。而自從劉徹和她春宵一刻後,就已經像是完全忘記,久不見面。

衛子夫的一腔熱情,化爲一腔淒涼,可在皇宮內院,誰也幫不上忙。

然而,幸運的人始終是一條錦鯉。

一年後,劉徹要釋放一批宮裏的老奶,因爲人數太多,宮裏也實在裝不下。

衛子夫打報告進入這批老奶之列,想來皇后也是滿心歡喜。

當衛子夫隨着這批宮女去覲見皇帝,做最後告別的時候,她不由的流下眼淚,恰好被劉徹看到。“梨花帶雨,我見猶憐”可能就是形容此時衛子夫的狀態。

劉徹再一次看得心動,不由想起他們的第一次相會情景。於是留住衛子夫,開始寵幸有加。

自此衛子夫不但得到劉徹的愛戀,而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衛子夫的大哥衛長君,擔任宮廷侍從官(侍中)。

衛子夫的二哥衛青,不久擔任軍隊最高統帥,大將軍,而且還娶了他的主子平陽公主。

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儒,嫁給了宰相公孫賀。

衛子夫的妹妹衛少兒,最初和平陽公主的家人霍仲孺私通,生了一個兒子霍去病。而霍去病稍後和舅父衛青並居高位,擔任軍隊總指揮驃騎將軍。

衛少兒再次嫁給破落戶陳掌後,陳掌擔任太子詹事。

而衛子夫自己,則生了三女一男。這個兒子就是劉拒,之後成爲太子。

公元前128年,劉徹正式冊封衛子夫爲皇后,衛氏家族權傾朝野。說都想不到一個女奴的女兒,竟然可以手轉乾坤,成爲皇后。

喪鐘敲響

按說衛子夫的地位應該是牢不可破。衛子夫和她的兒子也算得上是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該辦的事情全都辦的漂亮,更是不敢依仗權威。

但事情還是要發生。

這個劉拒完全不像他的老爸劉徹,劉徹反應靈敏,聰明能幹,又好大喜功。而劉徹性情溫和敦厚,史書上說他“仁恕溫謹”。

事情就出在劉拒的“仁恕溫謹”上。劉徹因爲年紀漸漸上去,開始讓太子逐步管理。太子劉拒一反之前官吏的肅殺之氣,往往糾正官員的過於嚴苛的刑判。

這就讓一些官員開始不滿,一開始是私自議論,逐步開始進行有目的的上書奏議。反正誣告的名目五花八門,我們完全可以腦補一下。

而隨着時間的流逝,衛子夫逐步失去容顏,色衰則愛馳。皇帝劉徹同萬千臭男人一個樣子,喜歡年輕貌美。後宮漂亮的王夫人、李夫人、趙鉤弋輪番上陣,衛子夫的危急到來。

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

太子一直不討好那幫子官吏,皇后又失去寵愛,大將軍逝世,於是衛氏家族遭受了一波最爲嚴重的打擊,可謂萬箭齊發。

太子現在只能仰仗父親,而父子之情在宮廷中淡薄如紙。

公元前91年,權臣江充(這個人實在不想寫,太讓人噁心)將太子拉入“巫蠱”事件。

劉徹這一年已經67歲,本來準備安然的四腳朝天。正是這個準備讓江充感到絕望,因爲太子如果順利繼位,那麼自己的腦袋肯定就不是自己的。

“巫蠱之亂”的詳細過程就不再這裏論述,總之這次事件的結果就是引出(或者說是逼迫)太子謀反。

香消玉殞

江充在劉拒的叛亂中被劉拒砍了腦袋(不作不死),太子劉拒也正式被逼迫造反。盛怒之下的劉徹血壓升高,派人收走衛子夫的皇后玉璽。

衛子夫聽到太子劉拒失敗的消息後,就知道會有這種結局。這世界上的女子若是要有個可以依靠的男人,那必將是兒子。

丈夫的依靠則來自於女人的運氣。可惜衛子夫此時已經感到她這一生的運氣已經用完。她是一個溫柔敦厚的女性,但也絕對是一個勇敢的女性。

衛子夫痛哭了一場,拒絕再接受更屈辱的厄運,然後懸樑自盡。

衛子夫的一生開始於香豔豔的傳奇,卻在血淋淋的傳奇中結束,一生都在傳奇中度過。

至於說劉徹是不是後悔衛子夫的死去,我們大可以看看他隨後的作爲。

衛子夫死去後,劉徹發了瘋。但絕對不是爲衛子夫的死去而發瘋,而是爲了太子的造反發的瘋。

他沒有辦法誅太子三族,原因當然是他自己就在三族之列。於是他下令誅衛氏三族。死於這道命令下的人,直接間接的有數十萬之衆。

即便隨後不久,劉徹開始反省對待太子的冤案,也僅僅是處於對太子的思念,順便裝一下樣子,否則不會眼看着年幼的孫子被關在監獄裏面。

而對於衛子夫的感情,恐怕早已經被後宮新歡衝得煙消雲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