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便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酿造最早期的黄酒。在我国宋朝时期,继而有发明了蒸馏法,酿造了白酒。总之作为人们生活中主要的饮料之一,酒的种类发展的越来越多,同时和酒相关的一些器皿也越来越五花八门。

比如说喝酒最为常用的酒杯就极为的讲究,古人甚至觉得,如果一坛好酒,没有一个对应的好杯子,那么是浪费了美酒。比如说在喝白酒的时候,便要用犀角杯盛之而饮,犀角杯可增添白酒的芳冽之气。

汾酒当用玉杯,古语有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极好的增酒色。葡萄酒自然就是要用夜光杯了,有句诗不正是这么说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看起来便十分的振奋人心。

考古界也曾出土过许多不少名贵的酒杯,但今天要说的却是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名贵酒杯,它特殊的地方在酒杯的构造,1965年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在南京象山勘察时,发现了一处东晋时期的墓葬群。

其中包括了东晋豪门都亭肃侯王彬的家族墓,经过了长达5年的抢救发掘,墓中的秘密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在王彬的儿子王兴之墓中发掘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比如说1965年1月19日,山出土了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引发出了关于兰亭序的真伪的论战。

其次还出土了一个海螺形状的东西,这个海螺长约14厘米,高约10厘米,边缘处还有鎏金的铜口,看起来现实人工处理过的痕迹。专家们连忙对这个海螺进行勘察,原来这是一种早在4亿年前便存在的古生物,名为“鹦鹉螺”。

这种海螺周身极为的光滑,色泽也十分的美。但是这么一个海螺为何会出现在王兴之的墓中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海螺被当作酒杯使用,也就是传说中的“鹦鹉杯”了,传说用这种杯子喝酒有种永远都喝不完的感觉。

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这种鹦鹉杯的描绘。比如说骆宾王在《荡子从军赋》写道:“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当然还有最爱酒的李白也在《襄阳歌》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可见这并非是空穴来潮。

而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记载了鹦鹉杯的由来:“鹦鹉杯即海螺盏,出广海,土人琢磨,或用银或用金镶足”。唐刘恂《岭表录异》中更是说:这种鹦鹉螺制成的酒杯,可容二升许的酒,大约有4斤左右。

后来专家们还用了X光探查了其内部的结构,只见内部布满了密密麻麻且错综复杂的空腔。所以每当你觉得要喝完的时候,又会有就空小空腔中流出,让人觉得其中的酒似乎永远都喝不完,给人一种意外的满足感。正因如此这种特殊材质的“鹦鹉杯”才如此的受到欢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