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我國勞動人民便獨創了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釀造最早期的黃酒。在我國宋朝時期,繼而有發明了蒸餾法,釀造了白酒。總之作爲人們生活中主要的飲料之一,酒的種類發展的越來越多,同時和酒相關的一些器皿也越來越五花八門。

比如說喝酒最爲常用的酒杯就極爲的講究,古人甚至覺得,如果一罈好酒,沒有一個對應的好杯子,那麼是浪費了美酒。比如說在喝白酒的時候,便要用犀角杯盛之而飲,犀角杯可增添白酒的芳冽之氣。

汾酒當用玉杯,古語有云:“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極好的增酒色。葡萄酒自然就是要用夜光杯了,有句詩不正是這麼說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後,酒色便與鮮血一般無異,看起來便十分的振奮人心。

考古界也曾出土過許多不少名貴的酒杯,但今天要說的卻是不是什麼價值連城的名貴酒杯,它特殊的地方在酒杯的構造,1965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在南京象山勘察時,發現了一處東晉時期的墓葬羣。

其中包括了東晉豪門都亭肅侯王彬的家族墓,經過了長達5年的搶救發掘,墓中的祕密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在王彬的兒子王興之墓中發掘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西,比如說1965年1月19日,山出土了東晉《王興之夫婦墓誌》。引發出了關於蘭亭序的真僞的論戰。

其次還出土了一個海螺形狀的東西,這個海螺長約14釐米,高約10釐米,邊緣處還有鎏金的銅口,看起來現實人工處理過的痕跡。專家們連忙對這個海螺進行勘察,原來這是一種早在4億年前便存在的古生物,名爲“鸚鵡螺”。

這種海螺周身極爲的光滑,色澤也十分的美。但是這麼一個海螺爲何會出現在王興之的墓中呢?其實很簡單。因爲這個海螺被當作酒杯使用,也就是傳說中的“鸚鵡杯”了,傳說用這種杯子喝酒有種永遠都喝不完的感覺。

在歷史上有很多關於這種鸚鵡杯的描繪。比如說駱賓王在《蕩子從軍賦》寫道:“鳳凰樓上罷吹簫,鸚鵡杯中休勸酒”當然還有最愛酒的李白也在《襄陽歌》寫道:“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可見這並非是空穴來潮。

而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記載了鸚鵡杯的由來:“鸚鵡杯即海螺盞,出廣海,土人琢磨,或用銀或用金鑲足”。唐劉恂《嶺表錄異》中更是說:這種鸚鵡螺製成的酒杯,可容二升許的酒,大約有4斤左右。

後來專家們還用了X光探查了其內部的結構,只見內部佈滿了密密麻麻且錯綜複雜的空腔。所以每當你覺得要喝完的時候,又會有就空小空腔中流出,讓人覺得其中的酒似乎永遠都喝不完,給人一種意外的滿足感。正因如此這種特殊材質的“鸚鵡杯”才如此的受到歡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