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每年到了秋收之后,为了便于保存和储藏,丰收后的农民都会把收获的农作物或果实拿出晾晒,特别是生活在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山区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人们称这种农俗为“晒秋”。于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农作物才会“晒秋”,可是,你见过“晒秋”的板鸭吗?

11月9日,摄影师在下乡采风时,在安徽省阜南县一家板鸭生产厂内,巧遇工人在院内忙碌工作,只见数百平方米的院内,摆放着一排排晾晒架,在这些晾晒架上密密麻麻地放着半成品板鸭。在深秋阳光照耀下,这种板鸭“晒秋”的场面甚是壮观。

据了解,生产板鸭用的鸭子都是生长在阜南淮河王家坝蓄洪区内的鸭子。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有养鸭的历史,每次洪水退去时,一片狼藉的土地里只剩下纵横的河沟。每天清晨放鸭人把鸭群赶入水田、河沟中,让其自由觅食水草、昆虫和田螺、小鱼,晚上就用栅栏把鸭群圈起来,当地人通常称这种方式养的鸭就叫棚鸭。

“这种鸭子体形轻巧,行动敏捷,肉质紧密,觅食能力很强,适合水上放牧。”据工人王女士介绍,她们厂里这次晾晒的鸭子一共有2万多只。“我们生产的板鸭都是手工操作,日晒夜露,自然风干。这样表皮受阳光烘照,通体油珠闪亮,营养丰富,食用时无需任何调料,骨香肉美味道纯正。“

王女士说,每年到了10月份,厂里就开始生产制作板鸭了。“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将新腌制好的拿出来晾晒,再把已经晾晒好的收回到车间进行打包销售。这2万多只板鸭如果全部由她和同事两个人来摆放的话,差不多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如果天气好的情况下,这些鸭子要在外面晾晒15天左右,等鸭油出来后才算晾晒成功。这样做出来的板鸭吃着最有味道,而且是肥而不腻。”王女士说,她在厂里已经工作10多年来,记得第一次来上班时,看到眼前这一大片腌制好的板鸭,当时感觉到直流口水。

图为11月9日,两名工人在“晒秋”的板鸭架下弯腰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