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郫都区氢能产业的发展,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穿行在郫都区交通要道上的氢能公交车越来越多,氢能公交线路也有所增加。据统计,目前郫都区有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共计15条示范运营线路,总运行里程达450万公里。

要让这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吃饱”,自然离不开加氢站。位于西源大道旁的西南首座加氢站,每天最大加氢能力500公斤,可连续为5至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注。而这样一座全集成加氢站正是成都现代工业港企业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股份”)自主研发设计,填补了国产加氢站核心设备空白。

自主研发加氢站成套设备

填补核心设备国产化空白

金星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清洁能源装备设计、制造业务的公司,系从天然气净化、加工到终端应用设备的EPC服务商,是四川省30家重装制造业、重点支持企业之一。

走进位于成都现代工业港港通北三路的金星股份,满墙的发明专利证书和荣誉证书,展示着这家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雄厚实力。

谈及企业发展氢能装备,金星股份总裁助理甘新伟介绍说,2016年,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对氢能产业认识模糊的时候,金星股份通过对氢能的前景和市场分析,确定了将氢能装备作为企业转型的主攻方向。

“作为一家天然气净化、加工到终端应用设备的生产商,金星股份发展氢能装备有自身的技术优势。但是,当时氢能装备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国外,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做到领先。”甘新伟坦言,当时企业面临的困难重重,企业内部也有人不看好这个项目。

为了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金星股份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不断派人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学习,并充分发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自主设计制造加氢站成套设备中的核心设备氢压机。氢压机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在此基础上,金星股份又设计制造出加氢站所需要的所有动态设备,包括氢压机、加氢机、顺序控制盘、卸气柱等。

“在氢能装备这块,我们已经取得专利21项。我们现在的核心部件已经远超国外。”甘新伟自豪地说,比如气阀是氢压机的核心部件,国外企业一般承诺气阀运行8000小时,而我们公司敢承诺12000小时。“包括隔膜,之前是受国外的限制,我们现在也实现自产,还进行了优化,性能远远高于国外。”

承建西南首座加氢示范站

日加氢车辆达120余辆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金星股份不仅能为清洁能源装备(含氢能装备)设计、制造,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一体化服务,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同时满足客户建站和运营保障需求的供应商之一。

这几天,来金星股份考察的领导、客户络绎不绝。送走了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领导,企业等又忙着接待中石油、中石化的考察客人。除了给大家介绍企业的发展历程、氢能装备设计和研发生产情况等,最重要的一个点位是西南首座加氢站。

这个位于西源大道旁的西南首座加氢站,每天最大加氢能力500公斤,可连续为5至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注。设备可全自动运行“无人值守”,在10公里外的金星股份生产基地内,远程运维管理平台精准遥控。

据了解,该加氢站建于2018年2月,由四川省经信委牵头组织,四川省天然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金星股份承建,该站是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首座加氢站,开始建站到投用未到60天,创造了国内加氢站建站投用时间的最快记录。2019年12月,该站迁址西源大道旁,为西南地区首座加氢加油合建站,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加氢站建设经验。

“这个加氢站,每天最大加氢能力500公斤。现在有120余辆左右加氢的车辆,设备每天不停运转,工作达20小时左右。”甘新伟自豪地说,这个最繁忙的加氢站安全可靠的运行,充分验证金星股份产品过硬的质量。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金星股份还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了智能网络运维平台。不仅能实现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进、销、存的过程数字化,还能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线上管理。

金星股份董事长吴军表示,金星股份在氢能装备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好成绩是企业转型发展重要的一步,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之路,推动绿色氢都建设。

记者 刘小莉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