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劇創作正在迎來單元劇崛起的新時代?

文 | 餘日青

從去年國慶《我的我的祖國》刷爆大屏,單元結構的創作模式重新回到主流視野,今年《我和我的家鄉》繼續沿用這一創作模式登陸國慶檔,而單元劇創作已然成爲新的熒屏風向標。

今年已經播出的《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等抗疫劇,《最美的鄉村》《脫貧十難》《脫貧十難》等扶貧劇,以及正在拍攝製作、籌劃待播的《功勳》《我們的新時代》《百鍊成鋼》等主旋律的時代報告劇都採用了單元劇的創作模式。

最近定檔、傳出即將開播消息的劇集當中也有多部單元劇,如扶貧攻堅重點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11月17日起登陸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黃金檔首播,還有娜扎主演的《十二譚》、墨香銅臭同名小說改編的《天官賜福》、律政題材電視劇《黑色燈塔》、推理探案題材的《復古神探》等等,國產電視劇的創作是否正在迎來單元劇時代?

單元劇+長劇

主旋律題材創作新解

疫情之後,多部主旋律單元劇迅速集結行業頂尖力量製作,並接連上線播出,其中不少作品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收視效果。例如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9月17日登陸中央一套,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9月29日在九大衛視和網絡平臺播出。

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全劇共20集、10個故事,每兩集成一個獨立故事,表現的主人公包括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外賣小哥等抗疫一線人物和他們身邊發生的故事爲主。《最美逆行者》由七個單元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均根據此次全民抗疫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蹟改編而成。

耀客傳媒副總裁、製片人孫昊在回應《在一起》爲何會選擇單元劇形式時表示,“時間緊、任務重” ,內容決定形式,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通過一個大主題貫穿社會的不同面,是最合理的方法,單元劇如同“輕騎兵”,所具有的“短平快”也是最適合的創作法則。

扶貧題材也頗受單元劇的青睞,扶貧題材農村劇《最美的鄉村》、時代報告劇《脫貧十難》、扶貧攻堅重點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都採用了單元劇的模式,《最美的鄉村》已經在央視一套播出完結,《石頭開花》11月17日起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首播,《脫貧十難》則仍在創作中,有望明年播出。

《最美的鄉村》監製郭靖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在前期採風中積累了大量素材,爲了避免情節拖沓和人物關係生拉硬套,故而決定採取單元劇的形式來拍攝,“還有一個好處是不兌水,所以節奏才這麼緊湊。”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作品方面,《我們的新時代》11月剛剛開機,譚松韻、白敬亭、吳倩等新生代演員均參與其中,該劇分爲6個單元,以真實人物原型爲基礎,講述了十八大以來不同地區的青年共產黨員在不同崗位上努力奮鬥的故事。

廣電總局組織推進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功勳》今年已經陸續開開始拍攝,每5集一個單元,分爲8個單元,講述8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故事。鄭曉龍擔任總導演,沈嚴、林楠、楊文軍、毛衛寧、康洪雷、閻建鋼、楊陽擔任分集導演,陣容十分強大。

毛衛寧執導、郝巖編劇的近代革命歷史劇《百鍊成鋼》則採取組歌集錦敘事方式,講述不同歷史時期5位共產黨員的故事。這一類通過典型人物事蹟來展現新中國發展的劇集創作,採用單元劇的形式來進行組織,邏輯更加清晰,以獨立故事形成聯動呼應,全景式呈現宏大主題。

時值國家頻繁的宣傳節點,以及諸多全民事件的爆發,作爲紀實劇第三波風潮的時代報告劇應運而生,並且直指決勝脫貧攻堅、抗擊新冠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等重大主題重要節點。

而時代報告劇越來越多青睞於採用單元劇的形式。事實上,由於全民抗疫、扶貧攻堅等已經構成了宏大的命題,通過創作者深挖細節,迴歸生活流,以小見大的藝術表現手法是時代報告劇的主要敘事策略。

這種攫取日常生活的片段,塑造平凡“英雄”的內容創作, 採用單元劇的創作形式來呈現能夠更突出主題,打破“時間線”這一概念,依託“抗疫”“扶貧”“時代英雄”等表達核心來組織不同場景、不同人物和故事。

另外,單元化的創作模式用於重大主題的創作,還可以更好地進行團隊協作,集合更多優質的團隊資源,更快速、更全面、更有質量地反映主旋律。從市場角度來考慮,尤其反映在電影行業,這一優勢更加突出。

單元劇+短劇

網劇探索的多點開花

在時代報告劇的單元劇風潮之下,最近也傳出多部其他題材的單元劇拍攝和製作信息。例如古力娜扎和劉以豪主演的《十二譚》,根據墨香銅臭同名小說改編的古裝仙俠劇電視劇《天官賜福》,張哲瀚、郝平主演的《復古神探》,吳倩、楊玏主演的律政題材電視劇《黑色燈塔》,都採用了單元劇的形式。

從主旋律正劇到懸疑推理、奇幻仙俠,一夜之間國產劇集似乎正在進入單元劇時代。事實上,單元劇早期是以懸疑奇幻題材和情景喜劇爲內核,例如早期的《聊齋》、《武林外傳》等經典的單元劇劇集。

近年來頻出的“注水劇”讓觀衆對長篇連續劇的期待值和認可度不斷下跌, 單元劇這樣短小的敘事結構似乎與當下觀衆的內容消費需求更加契合。尤其是從《白夜追兇》《法醫秦明》到《原生之罪》《摩天大樓》的走紅,單元短劇與懸疑題材的高度適配依然在延續。

單元劇每一集或者每幾集講述一個故事,兼具獨立性和豐富性,非常適合與懸疑推理類題材進行融合。單元劇與章回體小說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很多網文改編影視劇時會採用單元劇的形式,如最近的《十二譚》《天賜官福》都是網文IP改編的作品。

《十二譚》由於人物衆多且關係勾連,故事情節複雜,採用單元劇的形式邏輯更加清晰,每個小故事的主題更加明確清晰。對編劇來說,這樣的劇本比長篇連續劇更容易掌控,邏輯漏洞較少,讓觀衆看起來比較愉悅。

再如前段時間出圈的《摩天大樓》,就是採用羅生門式的敘事結構即從每個人物的視角來展開故事, 深度開掘每個“嫌疑人”的人生,人物的命運反轉、人性的複雜,乃至社會話題的代入,都讓撞擊感逐層疊加。

如果說主旋律單元劇是單元劇+長劇的形式,那麼懸疑奇幻等題材的單元劇則是採用了單元劇+短劇的形式。 篇幅精悍、劇情緊湊,更適合懸疑奇幻包括醫療刑偵等題材的敘事風格,每一個單元都可以獨立成故事,不需要觀衆投入連續長時間,卻可以更加靈活地享受密集的優質的內容。

從形式上來說,單元劇避免拖沓注水,契合眼下鼓勵短劇創作的倡議和趨勢。對觀衆來說,避免因“追長劇”而產生視覺疲勞,單元故事的獨立性也利於觀衆隨時進入追劇狀態。

雖然單元劇的觀衆黏性不如連續劇,但高質量的單元劇可在一定程度上既維持用戶黏性又給出觀衆提供隨時進出劇情的自由,屬於戴着鐐銬跳舞。而且短劇畢竟可控性強,成功的可能性就大,這種創作傾向實際能給整個內容創作質量帶來提升。

結語

不論是紀實類的主旋律題材,還是懸疑奇幻的商業化題材,都在將單元劇玩出新花樣。總局一直以來提倡“小大正”的創作思路,去年又發佈限集令抑制注水劇的問題,單元劇的形式符合這一大的內容創作趨勢。

事實上,英劇美劇中單元劇形式使用很廣,他們多采用邊拍邊播方式,將季播和單元劇相結合。日韓劇中則以連續劇更爲多見,這與各個國家的電視劇製播方式也有關。在國內,由於採用先拍後播的模式,而且大多數劇集都爲日播,對於日播劇來說,單元劇的優勢則不足以明顯,同時容易因粘度不足而喪失觀衆。

而對於主旋律創作來說,統一主題、壓縮體量、融入短劇模式,單元劇的操作模式爲主旋律敘事延伸出另一條創作路徑。但是畢竟單元劇容量有限難以深入,重大主題的創作要想更好地利用單元劇的創作模式,應該將單元劇的快速全面與連續劇的定點深入結合起來。

對於其他題材的創作來說,劇集組織形式只是外在表現手段,重要的是利用這種表現形式更好地烘托劇集的主題材,才能將形式轉化爲內在的審美邏輯。單元劇受衆粘性不足的問題也需要情節在緊湊之餘能留有伏線,對內容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 就單元劇創作而言,一以貫之的主題線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形散神不散,一定要做好前期的策劃準備工作,圍繞明確的主題來組織內容,邏輯清晰,要求統一,實現形散神聚。

總之,整個電視劇行業呼喚着多種多樣的創作形式,古早的情景單元劇模式也可以通過不斷地適應內容創作而進行創新,未來的電視劇市場必將迎來內容與形式共繁榮的景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