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圆明园,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图片来源于百度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国家文物局经商北京市政府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11月10日北京日报)

圆明园为圆明、长春、万春三园之总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是我国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筑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所毁。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只可惜,在近代毁于侵略者的魔爪和铁蹄之下,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当后人看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无不义愤填膺,对近代屈辱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

近些年来,民间不乏关于重建圆明园的声音,想再现往日圆明园的历史辉煌,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否重修圆明园,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心理认同等多个因素,不是“想出手时就出手”,想建就建。此次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国家文物局很是谨慎,经商北京市政府后答复,倾向性的意见还是以“不建为妥”。因为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该说,这样的回复是合情合理的。

人类有不少历史古迹,或毁于自然灾害,或毁于人为破坏,后人有没有必要去“复制”这些历史古迹呢?可能要慎之又慎。近些年来,我国有些地方也“山寨”了一些中外历史古迹,效果并不显现,究其原因,还是浮躁与功利使然,“仿古不见古”,“有建筑无文化”。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再怎么卖力修建,可能都无法“复制”历史上的那个圆明园。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建,让它永远断壁残垣在那儿,向一代又一代人诉说历史的沉重与悲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