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

很多人都接到过骚扰电话

卖房子的

卖家具的

卖保险的等等

各种推销电话五花八门

有的甚至连你的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码都一清二楚

不禁令人胆寒

这是当前社会个人信息泄露的尴尬现状

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抚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针对电信网络犯罪活动的下游“黑产”,成功侦破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陈某勇、韩某昌、雷某等犯罪嫌疑人13名。

雷霆出击

近期,抚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侦大队、网安大队对辖区某写字楼进行搜查,当场查获一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工作室”,该工作室经营者陈某勇及工作人员吕某、雷某、高某莱、姜某波、黄某婷、吴某雅等7人正在从事买卖公民信息及“上粉引流”活动,现场扣押作案手机12部,笔记本电脑2台,“话术”纸质资料800余页涉及个人公民信息30000余条。为进一步深挖产业链犯罪,专案组接连前往四川省乐山市、重庆市秀山县抓获涉及陈某勇案件的中间商、下线韩某昌、詹某丽、雷某、吴某、胡某海、胡某峰共6人,在雷某实施犯罪的场所扣押的笔记本电脑及手机内发现TXT文件内有公民个人信息20000余条。

迷途少年

专案组在侦办案件过程中发现,参与“网络黑产”犯罪人员年龄结构普遍趋向年轻化,已抓获的13名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仅为20岁,年纪最小的仅仅17岁,甚至有未成年在校大学生。年轻人对于新兴的互联网犯罪缺乏认知,认为“网络黑产”来钱快,隐蔽性强。在利益的驱使下,无数无知少年走上歧途。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他们的是冰冷的手铐,人生永远的污点,无不令人惋惜。

冰山一角

随着案件的深入,专案组发现新兴“网络黑产”犯罪“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造成的恶劣影响和后果也触目惊心。仅陈某勇一个七人工作室仅一个月内,就有将近有8000余名潜在受害人的微信被添加为“上粉”任务账号的微信好友,为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团伙实施具体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猎物。而这只是中国庞大的“网络黑产”产业链的冰山一角,据测算,中国“网络黑产从业人员”已超过150万,“市场规模”也已高达千亿级别。因信息泄露,数以万计的受害者落入不法分子诈骗的“陷阱”。

警方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来源 / 江西公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