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

很多人都接到過騷擾電話

賣房子的

賣傢俱的

賣保險的等等

各種推銷電話五花八門

有的甚至連你的家庭住址

身份證號碼都一清二楚

不禁令人膽寒

這是當前社會個人信息泄露的尷尬現狀

到底是誰出賣了我們的個人信息

撫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針對電信網絡犯罪活動的下游“黑產”,成功偵破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陳某勇、韓某昌、雷某等犯罪嫌疑人13名。

雷霆出擊

近期,撫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偵大隊、網安大隊對轄區某寫字樓進行搜查,當場查獲一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工作室”,該工作室經營者陳某勇及工作人員呂某、雷某、高某萊、姜某波、黃某婷、吳某雅等7人正在從事買賣公民信息及“上粉引流”活動,現場扣押作案手機12部,筆記本電腦2臺,“話術”紙質資料800餘頁涉及個人公民信息30000餘條。爲進一步深挖產業鏈犯罪,專案組接連前往四川省樂山市、重慶市秀山縣抓獲涉及陳某勇案件的中間商、下線韓某昌、詹某麗、雷某、吳某、胡某海、胡某峯共6人,在雷某實施犯罪的場所扣押的筆記本電腦及手機內發現TXT文件內有公民個人信息20000餘條。

迷途少年

專案組在偵辦案件過程中發現,參與“網絡黑產”犯罪人員年齡結構普遍趨向年輕化,已抓獲的13名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齡僅爲20歲,年紀最小的僅僅17歲,甚至有未成年在校大學生。年輕人對於新興的互聯網犯罪缺乏認知,認爲“網絡黑產”來錢快,隱蔽性強。在利益的驅使下,無數無知少年走上歧途。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他們的是冰冷的手銬,人生永遠的污點,無不令人惋惜。

冰山一角

隨着案件的深入,專案組發現新興“網絡黑產”犯罪“產業鏈”已經相當成熟,造成的惡劣影響和後果也觸目驚心。僅陳某勇一個七人工作室僅一個月內,就有將近有8000餘名潛在受害人的微信被添加爲“上粉”任務賬號的微信好友,爲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團伙實施具體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獵物。而這只是中國龐大的“網絡黑產”產業鏈的冰山一角,據測算,中國“網絡黑產從業人員”已超過150萬,“市場規模”也已高達千億級別。因信息泄露,數以萬計的受害者落入不法分子詐騙的“陷阱”。

警方提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來源 / 江西公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