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國際安全保障產業協會(ISJC)在英國BAE系統公司的協作下舉辦了日本下一代戰鬥機的線上研討會,透露了關於三菱F-3隱身戰鬥機的一些最新動態,其中有些頗爲引人注目。

如F-3的生產數量被確定爲94架,純研製費用150億美元,還必須要能在翼下掛載4枚ASM-3超音速反艦導彈執行反艦任務。不過最引人注意的還是F-3的氣動外形居然又出現重大變化。

研討會發布的最新概念圖顯示,最新F-3概念的總體佈局雖然類似之前發佈的25DMU(數字模型),但取消了外傾雙垂尾,只剩兩片下反平尾,成爲一種無垂尾隱身戰鬥機。

結合此前日本發佈的具有蘭姆達機翼和V尾的F-3概念,再考慮到BAE系統公司在項目上表現出的積極參與態度,F-3很可能打算採用BAE的可變平尾專利,讓平尾可在飛行中改變反角在平尾和V尾功能之間自如切換。

BAE系統公司是在2017年提出這個新穎專利的,通過一個很簡單的可變機構就能改變平尾用途,例如在起降中全動平尾上反變成V尾,同時起到俯仰操縱和增強航向穩定的作用,提高飛機的低速操控性。在巡航中平尾放平隱藏在主翼之後,最大化降低對迎頭雷達截面積的負面影響,優化飛機隱身性能。在空戰中平尾下反暴露在乾淨氣流中,使俯仰操縱效率最大化,增強戰鬥機機動性。

但由於失去了固定垂尾,可變平尾除V尾模式外都需要推力矢量尾噴管來提供方向控制。日本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儲備,除“心神”驗證機簡陋的偏流板推力矢量裝置外,石川島播磨重工(IHI)爲XF9發動機研製的軸對稱全向推力矢量尾噴也已經公開。這種最大加力目標爲15噸的渦扇發動機將成爲F-3的動力裝置,將推力矢量技術與可變平尾結合後,將使F-3戰鬥機能根據作戰需要在增強隱身和增強機動性之間自如切換,適用性比無尾設計更加全面。

不過這種可變平尾設計與我國研究機構提出的“變形金剛”六代機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公開專利顯示該六代機概念除了具有可隱藏在三角翼主翼後緣內側的可變平尾外,該機主翼之前還佈置了可完全收放的鴨翼,可在鴨式、三翼面、無尾三種氣動佈局之間無縫切換,適應的作戰場景更爲廣泛。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在可變後掠翼消亡後,其他更加實用且在重量和複雜性上代價更小的氣動可變設計,很可能在六代機上會捲土重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