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支艦隊,這支艦隊在一定的時期內,曾經是所有西班牙人的驕傲。他們確實也有驕傲的資本,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稱霸海洋,所向無敵。

這支艦隊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位時組建的。造船的工匠來自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建造好。這支艦隊一共由131艘帆船組成,而每艘船的重量達到了當時的極限——200噸,並且在船上配備了強大的火炮,正因爲所有的裝備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所以腓力二世興奮地稱它爲“最幸運的艦隊”,寓意就是得到上帝的保護,永遠都會幸運,不可能戰敗,後來乾脆改爲“無敵艦隊”。造這支艦隊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英國,因爲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能夠與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的國家,只有英國。

無敵艦隊造好之後,西班牙國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打敗英國,獨享世界海上霸權,在海上貿易和殖民掠奪中獲得豐厚的報酬。

爲此,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親自參與制訂了一套入侵英國、將其打敗的計劃:兩支部隊分別從海上和陸上出發,海上從大西洋航行,越過英吉利海峽,陸上則挺進法國北部的加萊地區。兩支部隊在那裏會合之後,合兵一處,全力攻打大不列顛王國,將伊麗莎白女王的海上艦隊徹底打敗。

無敵艦隊

在無敵艦隊出發之前,令人奇怪的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竟然任命了一位擅長陸戰的將軍——西班牙陸軍軍事指揮家梅迪納公爵來負責,指揮無敵艦隊進攻英國。國王對他的印象非常好,認爲他有很多的優點,而且作戰經驗豐富。而梅迪納認爲自己無法勝任,堅決推辭,但是國王更加堅決,無奈之下,梅迪納不得不接掌無敵艦隊。

1588年5月,梅迪納率領威武的無敵艦隊在里斯本接受國王的檢閱,將皇家戰旗從國王手中接過並升起在無敵艦隊旗艦之上,也是無敵艦隊所有戰艦中最雄壯、火力最強大的戰艦“聖馬丁”號上。檢閱完畢後,武裝有131艘巨大的戰艦,配備將近三萬人強大兵力的無敵艦隊踏上它的征程,從里斯本出發,向着1200公里外的大不列顛駛去,去完成它的使命。

但是,在艦隊出發20天之後,無敵艦隊就遇到了大風暴,艦隊被狂風吹散,船上的飲用水和食物也腐敗變質。無奈之下,無敵艦隊只好返航,首戰無功而返。6月22日,無敵艦隊主體返回西班牙,而那些失散的軍艦在以後的一個月之內才陸續回來。

雖然無敵艦隊鎩羽而歸,但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仍然不敢大意。當時英國的海軍主力只有30餘艘戰艦。於是,英國女王徵調了大量的民用商船,在上面裝上火炮,將其改裝成戰艦,這樣在艦隻數量上與西班牙艦隊基本上持平,但是火力上的差距還是很大。

然而,就這麼一支拼湊起來的艦隊,能與西班牙傾力打造的無敵艦隊相抗衡嗎?女王的心裏並沒有多大把握。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爲什麼無比強大的“無敵艦隊”,在遇到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時,竟然潰不成軍,大敗而歸呢?軍事學家經過仔細的論證,總結出三個因素。

一是國力強弱說。首先,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虛假繁榮;雖然西班牙經過殖民掠奪獲得大量財富,但是都用於揮霍享受,財產反而流入英國,加強了英國的實力。其次,國王腓力二世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四伏。而英國經過宗教改革,發展了工商業,再加上海外掠奪,所以國力大增。

二是指揮失當說。“無敵艦隊”的慘敗主要原因是西班牙國王用人不當。“無敵艦隊”的總司令本來是一名陸軍將領,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他還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信心來指揮這場戰爭。試想,由陸軍將軍去指揮海戰,怎麼可能不失敗呢?

而英國艦隊由60歲的海軍上將霍華德公爵率領,霍華德曾經是一名海盜,在海上浸淫了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對海上的地形十分清楚,在海戰時可以充分地發揮優勢。

三是天災說。這種說法比較片面,認爲“無敵艦隊”的失敗是遇上了風暴,又不熟悉情況,遠離祖國,在蘇格蘭北部海域觸礁沉沒。再加上英國小巧靈活的戰艦穿插其中,不斷開火,以致“無敵艦隊”損失嚴重。

古人說,以史爲鑑,可以明得失。無敵艦隊的落敗,不單單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各方面原因綜合起來作用的結果。但從這段歷史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僅有堅船利炮是不夠的,決定勝敗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人,這個道理也是被歷史反覆證明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