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耿紀:以身許國,累及滿門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開篇依然提醒大家週末出行時注意防護呀。人各有志,面臨相似的問題時,人們做出的選擇各有不同,甚至大相徑庭。本篇就來聊聊耿紀,字季行。

耿紀留下的記載也不多,他是耿弇yǎn的曾孫,籍貫應爲司隸扶風茂陵。耿氏在東漢時期享有盛名,尤其是耿況、耿弇這兩代大將軍。漢末時期耿姓人物不多,列個名單:耿純、耿苞、耿武、耿祉zhǐ、耿臨、耿鄙、簡雍。之所以算上簡雍,是因爲當時幽州人會把“耿”讀作“簡”,也就加上了簡雍。

“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簡,遂隨音變之”——《三國志·簡雍傳》註解

“紀字季行,少有美名,爲丞相掾,王甚敬異之,遷侍中,守少府。”——《三國志·武帝紀》注引《三輔決錄注》

耿紀在漢末時期曾任侍中,杜畿和他有些交情,當杜畿從荊州避亂歸來就與其徹夜長談。當時尚書令荀彧正好住在耿紀隔壁,剛好聽到了杜畿的言論,他對於杜畿的談吐頗爲看重。第二天就派人質問耿紀“有國士而不向朝廷舉薦,如何身居此位?”案《三國志·杜畿傳》,最終舉薦杜畿的人是荀彧,杜畿也是荀彧慧眼識人的衆多案例之一。

“畿自荊州還,後至許,見侍中耿紀,語終夜。尚書令荀彧與紀比屋,夜聞畿言,異之,旦遣人謂紀曰:‘有國士而不進,何以居位?’”——《三國志·杜畿傳》注引《傅子》

耿紀年少成名,被三公府徵辟,曹操對於他的才幹也頗爲認可,耿紀後來遷任少府,所以“闢公府”可能指的是曹操的司空府。不過耿紀對曹操的觀感並不好,他認爲曹操將會有篡漢之舉,所以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許都那場叛亂中也有耿紀的身影。

“曾孫紀,少有美名,闢公府,曹操甚敬異之,稍遷少府。”——《後漢書·耿弇傳》

在史書中留在明確記載的參與者有金禕、耿紀、韋晃、吉邈、吉本、吉穆,他們謀劃着先擊殺丞相府長史王必,就先行攻打王必所在的營地。由於他們挑選的叛亂時機是夜晚,甚至耿紀、金禕都與王必交好,所以王必在不清楚何人叛亂的情況下,還打算跑去金禕家避難。

不過王必最終還是在這場叛亂中身亡,曹操因此盛怒不已,他將身在許都的百官都召集到鄴城,讓那一夜參與救火的人站在左側,沒參與者站在右側。曹操認定站在左側的都是以“救火”爲名義實則趁機協助者,所以處死了一大批人。

至於耿紀、韋晃等人自然也難逃一死,耿紀在生死麪前表現得頗爲強硬,他直呼曹操姓名感嘆自己沒有做決定,最終被這羣人給耽誤了。這場叛亂給不少名族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耿紀、韋晃等人都被夷三族,耿氏、金氏都曾名揚一時,就此衰落。

“收紀、晃等,將斬之,紀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爲羣兒所誤耳!’晃頓首搏頰,以至於死”——《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獻帝春秋》

“紀以操將篡漢,建安二十三年,與大醫令吉檜、丞相司直韋晃謀起兵誅操,不克,夷三族。於時衣冠盛門坐紀罹禍滅者衆矣。”——《後漢書·耿弇傳》

前任少府,名爲孔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