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是《紅樓夢》第一回開篇的古絕詞,光是這二十個文字所傳達的情感,就已勝過千百文字的空洞敘述,讓人讀起來五味雜陳。

作爲一部寫女兒的書,紅樓夢無疑是成功的,裏面的人物個性鮮明,獨具特色,由無數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所不斷豐滿起來的人物都是真實的,都是有血有肉的。

放下十二金釵正冊不說,單單是金釵副冊裏的丫鬟們,隨便選一個出來都可好好分析。

而再除卻這些,曹公對於小人物的刻畫更是神來之筆,如果書裏只有主角、配角,那麼故事就一定會空洞,顯得不真實。可是一旦將小人物刻畫出來,故事的整體就會完整,讓人讀過彷彿置身其中一般。

而在這些小人物裏,有這樣一位特殊的人物,論起名分來,她是這個深宅大院中的姨娘,雖未誕有子嗣,卻也仍舊算上半個主人。可曹公對她的描寫,卻只是寥寥幾筆,甚至說的話還沒有能言善道的丫鬟多。她是賈政的妾室周姨娘。

劇照

在繁華的賈府中,姨娘絕對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她們有着半個主人的身份,可實際地位與一些老僕人無異,甚至有時還不如公子小姐身邊的大丫鬟,所以想要了解這個人物,就要從賈府中姨娘的地位來入手。

單是從每月的月例上就能看得出來姨娘們的地位不高。在賈府裏,除去喫穿用度,各房裏都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調度的銀錢、也就是月例,也叫做月錢。

這月錢裏,最高一等的是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緊隨其後的是王熙鳳,再往後就是一衆公子小姐與姨娘,再往下就是丫鬟僕人們,每個月單是月錢這一項支出,賈府就要拿出來百十兩銀子,而在當時民間二十兩銀子可是一家人一年的支出。

在這排行裏,雖然趙、周兩位姨娘與小姐們無異,但是哥兒姐兒們都有長輩貼補着,就連賈母身邊的大丫頭鴛鴦也是不愁喫穿,每月到手裏的銀錢貴物不比兩位姨娘少。

周姨娘

趙姨娘育有賈環、探春一兒一女,平日裏還能多收一份賈環的月錢,加之探春的貼補,同時她又深得賈政喜愛,算來到手裏的銀錢應該不少,可是日子仍舊艱難,書中馬道婆來找趙姨娘要些布料,趙姨娘直說“你瞧瞧那裏頭,還有那一塊是成樣的?成了樣的東西,也不能到我手裏來! ”由此可見她的日子並不十分如意。

而周姨娘無兒無女、獨身一人,又不得賈珍喜愛,由此想來日子定是更艱難的。在《紅樓夢》第四十三回“閒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爲香”中。

王熙鳳生日將近,賈母想着學一學貧苦人家各人拿出幾兩銀子來,湊得個整數給王熙鳳過生日,家中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商量出錢。王熙鳳最後想起兩位姨娘,差人去問,趙、周兩位各回話出二兩銀子,正好是她們一月的月錢。

王熙鳳

尤氏便說。“我把你這沒足厭的小蹄子!這麼些婆婆嬸子來湊銀子給你過生日,你還不足,又拉上兩個苦瓠子作什麼?”由此又可知,她們二人的日子過的都並不好,才讓人叫做“苦瓠子”。

除去月錢,賈府裏各人對待姨娘的態度也是能體現她們地位的。

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寶玉遭賈環妒忌,被他潑了蠟油濺傷了臉,園中各人都來探望。

趙、周兩位姨娘也不例外,她們去時黛玉、寶釵、王熙鳳、李宮裁都在這一處,李宮裁併寶釵欠身讓座,而鳳姐卻是另一番態度。

原文中這樣寫道:“獨鳳姐只和林黛玉說笑,正眼也不看他們。”

由此可見,鳳姐作爲這個家族裏真正的管理者,並不把兩位姨娘放在眼裏,一則是平日裏趙姨娘就是個愛惹事的,加上人又有些小氣蠢笨,所以並不被人尊敬。

二則她們身份特殊,面子上是主子,實際上是奴才,在王熙鳳眼裏,可能和丫頭們並沒有太大區別。儘管她們是賈政的妾,她們爲這個繁榮的家族開枝散葉,但賈政仍舊是是她們二人的老爺,而不是她們的丈夫。

上面我們將趙周兩位姨娘放在一起,是因爲曹公書中對周姨娘的描寫卻是不多,所以我們透過姨娘的特殊身份來了解這個繁榮家族裏還有這樣的一些人。

但這並不說明她不重要,這個人物出現在書中的意義,是爲了告訴所有讀書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繁華存在,它的周遭就不可避免的會有落寞。

試想一下,大觀園裏哥兒姐兒們圍坐一團吟詩作對,好不熱鬧。可在賈府的偏僻別院裏,還有這樣一位沉默寡言、無兒無女的姨娘,她屋內冷清,或做些針線、或剪剪燭花,自己一個人盯着好大一輪圓月思量着什麼。

在《蔣勳說紅樓夢》中有這樣的一種觀點,紅樓夢這本書的意義之一就是讓人們知道只要有人活在光鮮亮麗的生活裏,就有人活在孤單寂寥的生活裏。

劇照

周姨娘在書裏幾乎沒有單獨出場的機會,往往她都跟在趙姨娘身後,或者緘默地立在人堆裏。周姨娘第一次出場,是在小說的第二十五回,也就是“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真”這一回,她同趙姨娘一同出場看望寶玉。

在小說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 黃金鶯巧結梅花絡”中,因趙姨娘告病,周姨娘才單獨出場,但在這段原話中這樣寫道“定眼看時只見賈母搭着鳳姐兒的手,後頭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並丫鬟媳婦等人都進院去了。”這句話裏也表現了周姨娘的地位在主子後面,丫鬟前面。

再往後周姨娘就只活在別人的臺詞裏。直到一百十三回趙姨娘離世,周姨娘纔有了自己唯一的一段心理描寫,簡短卻讓人倍感淒涼。

趙姨娘

書中寫到“只有周姨娘心裏想到:“做偏房的下場頭,不過如此!況他還有兒子,我將來死的時候還不知怎樣呢。”於是反倒悲切。 ”這裏的周姨娘纔有了第一次真正的心理描寫。

人物繁多的賈府裏,趙姨娘生活在王夫人、王熙鳳的影子下,看着她們的臉色過日子。而周姨娘則生活在趙姨娘的影子裏,這並不是說周姨娘要看趙姨娘的臉色,而是說沒了趙姨娘,周姨娘就不太愛出去。

畢竟在深宅大院裏,想找到和自己身份相同的人實在是不易。但即使是這樣,周姨娘也是這院子裏的局外人,趙姨娘的狠毒潑辣與她的爲人處世大相徑庭,彷彿沒有人能真正懂得她,又好像所有人都都厭惡她、嫌棄她,都不往她那裏去。

但這真的是曹公寫出這個人物的目的嗎?

劇照

關於周姨娘是否被人所厭惡,在書中早已給出答案。

在《紅樓夢》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中,趙姨娘因爲茉莉粉之事跑到怡紅院去責罵芳官,卻被探春數落一頓,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你瞧周姨娘,怎不見人欺他,他也不尋人去。”後面,趙姨娘生病中邪,探春託付周姨娘照顧,書中寫道“周姨娘也是個好人,便應承了。”

這兩處描寫都能表現出,雖同爲姨娘身份相同,但趙姨娘確實是令人厭惡,而周姨娘則是大家口中的好人,甚至是能夠放心託付的人。

那爲何還要說,周姨娘是被人嫌棄呢?其實筆者以爲,周姨娘的嫌棄並不是因爲她太過張揚,引得人厭惡的嫌棄,而是因爲她與世無爭,不願與人爭搶些什麼,只在這賈府裏求個安安穩穩的所在,所以才成了這個局外人,跟賈府裏衆人的聯繫自然而然的少了,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嫌棄。

劇照

在賈府裏,最不缺的就是爭鬥,上上下下幾百人,矛盾與衝突不是正在爆發,就是在醞釀着爆發。趙姨娘爲了自己兒子能強過寶玉,平日裏三天一哭,五天一鬧。

甚至還請馬道婆做法,想着害了寶玉和王熙鳳。王熙鳳精明幹練,算計一生,既能拿着家裏的錢放貸,也能收別人的錢,仗着官威了卻別人的煩心事。整個賈府裏表面上一派光鮮,而背地裏也不乏這些

蠅營狗苟的事。而周姨娘就是一個例外,她沒有子女也就失去了爭名逐利的一大目的,她本身也不是趙姨娘那樣歹毒愚笨的人,所以纔會都念着她的好。

假如讓筆者在《紅樓夢》中選擇一個人物,用她的身份在這燦爛華貴的賈府裏生存,周姨娘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人選。

儘管她身份不夠高貴,可是卻也不是這賈府中的最底層。儘管她無兒無女、寂寥半生,可她卻賺得賈府上下的好口碑,不至於被人揹地裏嚼舌頭、戳脊樑。

儘管她少與人來往、不與人爭鬥,但卻一直平平安安,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的煩惱。這樣看來,這位被“嫌棄”的姨娘靠着自己,在這滿是青春、富貴卻又荒唐、悲哀的故事裏,活出了自己的一番滋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