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歷史上的文武全才,其實需要從四個維度上來談這個問題。

一是帶兵打仗能力。就是說能夠統領軍隊上戰場作戰,並且能夠在戰場上打敗敵人。

二是出謀劃策能力。也就是既能夠進行出色的戰略規劃,又能夠進行明確的戰術安排。

三是治國理政能力。也就是能夠在朝廷中幫助皇帝進行好管理,讓整個朝廷保持一個良好的團結向上的風氣,同時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實現天下太平。

四是文學寫作能力。文學寫作在古代是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中國古代從《詩經》開始,文學寫作能力就成爲一個大臣必備的政治能力。

如果一個大臣能夠同時具備這樣的四種能力,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大臣稱爲文武全才。

(韓信)

按照這個觀點,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大臣。顯然,同時具有這四種能力的人,可以說微乎其微。韓信具有帶兵打仗能力和出謀劃策能力,但不具有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張良、劉伯溫具有出謀劃策能力,但其它三種能力似乎不足。岳飛具有帶兵打仗能力、出謀劃策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但治國理政能力顯然不足。曹操具有治國理政能力、帶兵打仗能力、指揮作戰能力,不過出謀劃策能力似乎又差了一點。

因此,仔細盤點一下,古代能夠同時具備這四種能力,能夠成爲文武全才的人,恐怕也就只有諸葛亮一人。那麼,爲什麼說諸葛亮同時具有四種能力呢?

諸葛亮在執政後,五次率軍北伐,整個北伐雖然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其帶兵打仗能力,已經得到證明。連司馬懿也稱讚諸葛亮軍容齊整,軍隊團結,執行力強。可見,諸葛亮的帶兵打仗能力,是並不差的。

諸葛亮在見到劉備的時候,就給劉備做了有名的“隆中對”戰略規劃。這個戰略規劃,爲劉備打下了一大片江山,這種預判性的眼光,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寫成了一個在出謀劃策上神一樣的人物,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卻也正是諸葛亮有這樣的能力,後世傳說中,他才能夠獲得這樣的高度評價。

(諸葛亮和劉備)

諸葛亮的治國理政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在諸葛亮的帶領下,整個蜀漢朝廷內部風清氣正,上下一心。這一點,在歷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而且民間老百姓也非常愛戴諸葛亮。諸葛亮去世後,民間對他的紀念活動,就一直沒有斷過。

這都是諸葛亮能夠很好地處理與帝王的關係,很好地處理與大臣的關係,很好地處理與百姓的關係的緣故。同時,諸葛亮不謀私利,品德高尚,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典範,這是諸葛亮人生最亮色的地方。

諸葛亮的文學寫作能力,也是一流的。諸葛亮留存在世上的文稿並不多,基本上只有《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兩篇文章,還有就是諸葛亮的《誡子書》。但就是這寥寥幾篇文章,諸葛亮的文學才華,已經顯露無疑。只能說諸葛亮寫得太少,如果他寫得多一點的話,一定能夠成爲三國時期文學上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同時具有了這樣的四種能力,因此稱諸葛亮是文武全才,是並不過分的,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諸葛亮)

不過,正所謂人無完人,就算是諸葛亮最接近文武全才,其實他也具有一些弱點。也就是說在每種能力上,他其實都有短板。

在帶兵打仗方面,諸葛亮雖然軍容嚴整,但是他過於謹慎,不敢出奇制勝,因此最終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很高。

在治國理政方面,諸葛亮事必躬親,過於相信自己。在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上並不明顯。雖然諸葛亮之後,他提拔的蔣琬、費禕、董允都還不錯,但是他們都比不上諸葛亮。而且諸葛亮在軍隊上鍛鍊的人才就更少,以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在出謀劃策方面,諸葛亮的戰略規劃能力比較強,但是戰術安排的靈活性卻不足。過於依賴一種戰術,一旦一種戰術失利,就不能靈活使用第二種戰術。“失街亭”後,整個第一次北伐就宣告失敗,可見諸葛亮戰術安排上確實有些單一。

在文學寫作方面,前面我們也說了,諸葛亮寫得太少。由於寫得太少,因此他空有一腔才華,卻沒能給我們留下太多精美的文學作品,實在有些遺憾。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