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胃癌腫瘤發生於胃壁的內側黏膜,然後向胃壁外側生長。隨着胃鏡的普及,增加了早期胃癌的檢出率,從而降低了胃癌的死亡率。另一方面,隨着人們年齡的增長,罹患胃癌的風險也隨之增高。

胃是呈口袋狀的器官,位於胸骨劍突下偏左的位置,周圍有肝臟、脾臟、膽囊和大腸等。食物從食道進入胃的入口處叫賁門(讀作ben,經常被誤讀爲噴門)、連接十二指腸的出口處叫幽門,從賁門往幽門方向到胃2/3處的部分稱胃體,從幽門往賁門方向到1/3處的部分稱幽門竇(圖1)。胃壁爲6層結構,最內側爲黏膜層,之下依次爲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漿膜下層、漿膜。

多數胃癌的發生原因包括:日常生活中鹽分攝取過量,果蔬攝入不足;吸菸;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發的慢性炎症,如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胃黏膜中出現和腸黏膜類似功能的細胞),進而胃黏膜細胞癌變後發生胃癌。

黏膜細胞癌變後經長時間的發展變成腫瘤,腫瘤不但橫向增大面積,還會浸潤胃壁,向深處發展,甚至透過漿膜穿透胃壁,累及附近的胰腺、大腸等臟器。另外,黏膜下層密佈着淋巴管和血管,癌細胞一旦穿透黏膜肌層,就可能進入這些脈管,隨淋巴液和血液流動到其他部位,增加轉移的風險。腫瘤侷限於黏膜下層的屬於早期胃癌,浸潤透過黏膜下層的爲中晚期胃癌(下文詳述)。早期胃癌中可能伴隨淋巴節轉移,中晚期胃癌可能發生腹膜、肝臟轉移。

日本的早期胃癌發現率較高,90%以上可以根治,中晚期胃癌死亡率較低。但是,胃癌仍然是日本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多發於50歲以上人羣,罹患率和死亡率女性比男性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