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

11月12日,天貓、京東公佈了今年雙十一購物節的下單數據,與購物狂歡形成反差的是快遞員收入的下降。提成降低、處罰加重致快遞員離職加劇,有網點爲雙十一臨時招人。

思享者說:

作爲電商服務的最後一環,快遞小哥們似乎並沒有從急劇增長的快遞量中獲得太多收益,甚至變成了今年雙十一“最受傷的人”。

據媒體報道,不少快遞小哥反映,雙11帶來了更多工作量,然而收入卻沒有明顯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快遞企業的“價格戰”,有的包裹收寄價格甚至不足一元。

快遞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而快遞員的收入則依靠計件發放,一旦單件價格下滑,就會直接導致兩種後果。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快遞小哥會用腳投票轉行離開,加劇行業人手不足的趨勢。另一方面,留下的快遞小哥爲了保證收入,攬收“過多”單件,從而犧牲服務質量,消費者權益也因此而受損。

此外,不少快遞網點是加盟制,對於快遞員的權益保障和監管不足,部分網點甚至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快遞員的血汗錢都無法追回,讓小哥們欲哭無淚。

針對此類現象,快遞企業需要加強重視,對加盟網點加強管理,保障快遞員的法定權益,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不能讓快遞小哥流汗又流淚。畢竟,快遞小哥和我們一樣,也是辛苦勞動、養家餬口的打工人。

(作者:特約思享者 畢舸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