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視頻播放《使徒行者3》的時候,許多網友說:“等TVB版本出來了再看,內地版肯定有刪減。”然而現在TVB版已經播出5集了,我又看了一遍,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沒有任何區別!那些等了半個多月的朋友們,不用等港版更新,你們可以直接去網站看完全集了。#使徒行者3#

因爲《使徒行者3》就是企鵝影視和TVB聯合出品的,所以根本不會存在內地版和港版之分,我明白這些港劇粉絲的心理,他們總覺得會和電影《殺破狼》《以和爲貴》等電影一樣,有兩種不同版本的結局,又或者是因爲審查制度,內地版本會有閹割,看來大家真的是想多了,完全就是白等了。

包括開始序幕和結尾的文案主題曲都是一樣的,說到這裏得吐槽一下內地影視製作公司,之前播出的古裝劇《錦繡南歌》,每集一播完就是周筆暢演唱的片尾曲《藏心》開始副歌部分了,“此生淚如瀟瀟無邊之雨,痛打風花雪月與你。”然後那個字幕像是360HZ刷新率一樣的,我一個字都沒有看清楚,就飛速滾動完了,我想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歌曲,都看不到歌名的。

像《使徒行者3》片尾的速度就是正常的,可以看見主題曲叫《無人問我》,作曲張家誠,填詞張美賢,主唱林峯,插曲叫《低谷天堂》,片尾曲叫《不能放手》。我覺得這種行爲就是對參與制作的工作人員不尊重,之前是看一部什麼劇來的,人家片尾連劇組廚師的名字都打出來了。

相信還是有許多人像我一樣,連片尾字幕都會看完的,這個習慣我從小有的,除了歌曲名字之外,更多的是看劇中一些印象深刻的演員叫什麼名字,所以我身邊的朋友每次看港劇,都問我這個叫什麼?那個叫什麼?他(她)演過什麼?我都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出來,電視劇裏面的主題曲叫什麼,是誰唱的,是誰作曲作詞的,我都知道。

因爲我覺得除了主演之外,那些配角也應該讓大家知道他們的名字,除了看演員表之外,小時候看過的那些經典影視劇,還會拿個小本子抄歌詞,這些都是美好的童年回憶呀,相信曾經這樣做過的不止我一人。

看這個TVB版本的《錦繡南歌》,可以看到李沁和秦昊的粵語配音人員名字。

片頭片尾曲是同一首歌曲《說過放下》,作曲作詞依然是張家誠和張美賢,演唱是菊梓喬,感覺自從顧嘉輝退休之後,TVB的電視劇幾乎都是張家誠作曲的,除了他之外,還有徐洛鏘,吳若希演唱的《越難越愛》就是徐洛鏘作曲,張美賢作詞。

因爲這個《錦繡南歌》是屬於外購劇,所以在TVB播出會重新粵語配音,重新創作主題曲,但是《使徒行者3》是屬於合拍劇集,拍攝期間演員都是原聲粵語,後期製作加上國語配音。

第一集就是鄭愷飾演的“畫家”出場,在企鵝國語版和粵語版裏面都是鄭愷原聲國語,而在TVB港版裏面和那個粵語版本是一樣的,他也是講的國語,並沒有因爲在TVB播出而後期更換粵語配音。爲什麼我特別在意這個呢?因爲當時《使徒行者3》播出第一天,就許多網友說:看見鄭愷出來就棄劇了,他毀了整部劇。

所以這次看TVB版本,我看得特別仔細,我覺得一點不出戲呀,相反的如果他是像《戰毒》裏面那幾個內地演員一樣,配上“珠江臺新聞聯播”式的粵語,我纔會出戏。他這個場景就第一集出來一下,最後一集重複了這個畫面一次,中間完全都沒有出來過,也就是說他就這一場戲,根本也不需要什麼演技,就坐那假裝畫畫,念念臺詞就可以了,完全沒有表演空間,說鄭愷毀了整部劇,我覺得是爲了黑而黑,真的有點太過了。

像我之前關於《使徒行者3》的文章評論裏面,還有許多人說:沒有粵語版不看。我覺得這些人完全就是裝港劇粉,現在三大視頻網站都跟TVB有合作的劇集,右下角一鍵切換國粵語,我不明白爲什麼總有人說:怎麼沒有粵語?

像內地許多影視劇裏面都會有許多省份的家鄉話出現,大家都不會覺得違和,爲什麼到了粵語和國語混合出現的時候,大家就覺得特別違和呢?我看了這麼多年港劇,我覺得TVB的國語配音是非常優秀的,所以無論是國語還是粵語我都OK的,我就怕加入了內地演員的合拍劇,國語版配音不是TVB杜燕歌那個配音班底,粵語版配音又是珠江臺的新聞聯播口吻,這種我是無法忍受的,我覺得像鄭愷這種處理其實是最好的,直接演員原聲國語。

“畫家”出場之後,也是到了回憶畫面,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最後完了鏡頭一轉到2019年,卓凱在監獄喫雞腿,然後韋爺出來搞事,之後所有的劇情都是和企鵝版本一樣的。

卓凱要阿梅去調查當年韋爺老婆的資料,想證實韋作榮其實沒有死,後來在這個檯球室,哥布林調戲阿梅,這句臺詞在企鵝版本里面是有的,TVB版本也有。

其實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這句臺詞挺尷尬的,後面還有這種同類型的臺詞出現,多少集我已經忘記了,這就是導演爲迎合內地觀衆製造出來的笑點?對不起,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笑。

如果非要挑TVB版本有什麼不同的話,只有兩個地方,一是字幕換成了繁體字,二是爆薛換成了英文爆Seed,除了這兩個地方,真沒有什麼不一樣了,有人說港劇裏面總愛說英文,挺裝的!其實不然,比如說:這個案子現在進展怎麼樣了?港劇版就是:呢個case依家點嘛?

港式粵語之所以這樣中英混合,主要原因是音譯和意譯,說個大家最常見的物品:的士。這個就是屬於音譯taxi,相信除了港劇裏面,粵語地區以外的省份也都是把出租車叫的士,日常我們都會說:打的,不會有人說打出租車吧。

像肥羅漢語翻譯就是羅納爾多,港式文字都是朗拿度,當年看劉德華的《賭俠1999》,張家輝假扮羅納爾多,粵語版字幕就是朗拿度,而朗拿度就是Ronaldo的英文粵語諧音。所以許多配音好的港產影視劇,都會保留這些特色。

喜歡看粵語版港劇的朋友,主要原因是因爲有一些諧音梗,到了國語就失去那種韻味了,像剛剛大結局的《木棘證人》裏面的男二號李浩帆,粵語諧音就是你好煩,而用標準普通話念出來,就跟李好煩這個粵語發音差遠了,像這種笑點有許多。

還有之前播出的《反黑路人甲》,張振朗飾演的角色高彬真名叫高遠,還有《打擂臺》裏面,泰迪羅賓飾演的羅新師傅,突然醒了之後,帶兩個徒弟去見見世面,來到一家破舊的卡拉OK,上來兩位美女問:老闆,貴姓?羅新師傅回答:我姓高!

如果不懂粵語,就完全get不到這些笑點,這就是許多熟悉粵語的朋友堅持港劇看粵語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些到了合拍劇之後通常沒有了,所以說港味盡失,除了劇集質量,還是多方面的,有多久沒有看見這句臺詞了:你肚唔肚餓?我煮麪俾你食。

現在都改喝紅酒了,還有像馬國明這種方式喝啤酒,總之怎麼不接地氣就怎麼來,合拍劇爲了迎合內地觀衆,加入的一些元素其實沒有一樣是內地觀衆喜歡看的,這個很就尷尬了,反而盡顯浮誇之氣,什麼時候合拍港劇可以褪盡鉛華盡顯本色,相信會好看許多。大家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