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漢末時的北方梟雄,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曾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因作戰勇猛,威震邊疆;也曾大敗黃巾軍,殺死俘虜10萬人,威名大震。

三國演義中,公孫瓚,在十八路討伐董卓的諸侯中,非常罕見的敢於揮槊,親自上陣搏殺的首腦,書中有兩場典型的打鬥。

虎牢關,呂布無五合,戟刺河內名將方悅;手起一戟,刺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於馬下;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戰到十餘合,被呂布一戟砍斷手腕,棄鐵錘於地而走。

呂布神勇,八路諸侯回寨商議,要等其他十路諸侯來臨,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呂布復引兵挑戰,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

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看看趕上,呂布舉方天畫戟往公孫瓚後心便刺,被張飛大喝一聲,截住呂布廝殺,救下了公孫瓚。

磐河之戰,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手下四健將,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死一將,其他三將俱走。

公孫瓚,往山谷而逃,弓箭盡落,頭盔墜地,馬失前蹄,落於坡下。文丑舉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位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

雙方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贊部下救軍到,文丑撥馬回去了,救公孫瓚者,乃常山趙子龍也,遂成了公孫瓚的部下。

公孫瓚,在書中有打鬥回合記錄的,就是上述這兩場戰鬥,數合內,被呂布擊敗;戰不十餘合,被文丑擊敗。

其中,呂布是演義中的頭號猛將,非一人能贏得他,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的美譽,赤兔馬和方天畫戟,成了呂布武功蓋世的象徵。

文丑,乃袁紹部將,武功與顏良齊名,與張郃、高覽並稱“河北四庭柱”,是除了呂布之外的存在,真實的武力值非常高,能與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敗,足以位居除呂布以外的超一流武將。公孫瓚,能與三國演義中最猛的武將呂布和超一流武將文丑手中,儘管都戰敗了,但至少能走脫,而不被呂布和文丑當下立斬,也稱得上是一員猛將了,因此,公孫瓚一流的水平沒有,二流終歸還是有的。

參考趙雲在十餘合內,殺敗李典;馬超在八九合內,就擊敗於禁。從而印證了公孫瓚的武功至少不弱於李典,而且應該是在於禁之上。

李典、于禁,皆爲曹營猛將;其中,于禁位居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將”,與張遼、樂進、張郃和徐晃齊名。

公孫瓚,本身武力值就不弱,也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且曾與羌人作戰,往往揮槊一馬當先,親自上陣搏殺,可謂身先士卒,有“白馬將軍”的美譽。

因此,公孫瓚確實有實力,敢單挑呂布和文丑這樣的名將。即便戰敗了,但仍然能撥轉馬頭,逃之夭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