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都市報訊(記者陳婧 通訊員吳浩)通城縣麥市鎮天門村,是省重點貧困村之一,位於海拔約500米的羣山之中,秀美卻又偏遠。

天門村12個村民小組,共有374戶131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3戶269人。該村資源貧乏、交通閉塞,讓大部分青壯年選擇了逃離,留下的老人、兒童不足300人。

天門村9組貧困戶鄧益柏是這近300名留守者中的一員,63歲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經常需要下山去醫院治療。

“家裏沒得車子嘛。從山頂走到村委會,來回一趟得2個多小時。要是去山下的集鎮購物,來回至少要5個多小時……”鄧益柏說,偶爾遇上好心的過路司機,會捎帶一程,他就能省下不少時間去幹農活。而隨着年齡漸長,他慢慢減少了外出。

以前,天門村60餘名適齡兒童而言,最討厭的就是雨雪天。孩子們每天上學需要早上6點起牀,穿梭在坑坑窪窪、彎彎扭扭的泥路陡坡上步行2個小時左右,才能抵達集鎮上的小學。

“居住分散、房屋老舊,談不上村級衛生和文化建設,什麼事情都難以組織,羣衆意見大,脫貧攻堅動力不強。”天門村黨支部書記鄧輝斌也爲難地搖了搖頭。

一個羣山頂上的村莊,該如何發展、怎樣脫貧?爲解決眼前的難題,通城縣各級領導多次到天門村走訪,入戶調研、召開屋場會,聽取羣衆意見,最終確定了“遷村騰地、整村推進”的工作思路,以村部所在地爲中心,科學規劃、統一建設集中居住點,補齊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吸引外遷外流村民返鄉。

2018年,在充分尊重羣衆意願的基礎上,村委會與居住邊遠的329戶農戶簽訂了拆遷復墾協議,並引入第三方評估確定拆遷補償價格,宅基地歸村級集體所有,政府將騰出的191畝土地按佔補平衡指標上市交易獲得的資金,全部用於集中居住點建設。

通過公開招投標按1100元/平方米價格,根據搬遷家庭人口建成統一風格民居安排給拆遷戶,農戶按850元/平方米價格支付房款後拎包入住,政府按250元/平方米進行房屋補貼外,新建幼兒園和村辦小學,新建村級文化廣場,建成黨員羣衆服務中心和村級衛生室,實現小病不出村,解決羣衆就醫難題。

2019年12月底,隨着遷村騰地整村項目完工,43戶分散農戶(其中7戶貧困戶)從散亂的老舊平房,搬進了基礎設施完善的“別墅羣”。

“我的老瓦房基本上算是危房,早已破爛不堪卻無錢重建。就那個不值錢的破房子,政府補了我10萬多元徵收款,新房子雖然花了17萬多元,但自己實際只花了幾萬元就住上了漂亮的房子,比城市上住得還要舒服。”作爲首批入住的村民之一,談及現在的幸福生活,葛秀文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住在安置點比住在嶺上好,沾了共產黨的光,這裏面住着也舒服,路也好走,生活也有保障。”鄧益柏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如今他去左鄰右舍串個門也方便了。

人居環境變美了,配套服務齊全了,不僅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遊玩,也讓不少在外打工的本地人,嗅到了商機,陸續回到家鄉,開小賣鋪、建旅舍、辦農莊、建養殖基地……天門村的產業日漸興旺起來,村級集體收入由原來的空殼村發展到年收入11萬元,漸漸成爲集民宿風情、戶外休閒爲一體的生態田園村。這個曾經“幹部談起頭痛、羣衆說起搖頭”的落後村莊,如今處處呈現出一幅窮村舊貌換新顏的喜人景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