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歷史都凝結着華夏兒女的血肉之軀;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華夏兒女的情感,正所謂“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960萬平方公里,皆是祖國母親的孩子,而這些孩子歷史演變和時代變遷過程中,也曾出現過特別的名稱或別名。

故鄉對於中國人而言,就是一種身雖遠心已至的地方,一個省份、城市亦或是小鎮的名字,都有可能是他們心中的鄉愁載體。

由於歷史、謀生等很多原因,導致有的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還記得詩聖杜甫在一篇思念胞弟的詩文,即《月夜憶舍弟》中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可見月亮早已與故鄉融爲一體,我們不妨將月是故鄉明寫作“月是故鄉名”,可以說地名對於中國人而言就是一條回家的路,無論走多遠都會永遠銘記“故鄉名”。

我國七大歷史古城,改名之前“貴氣逼人”,改名之後“平淡無奇”、韻味立減,最後一個看了腦殼直疼。第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十三朝古都長安,今西安

晚唐最俊逸、瀟灑、多情的詩人杜牧,可以說對長安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他曾不止一次用飽滿的情感,去描繪壯麗山河的縮影——長安。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失意、落魄、才華橫溢的杜甫,曾在《月夜》遙想長安的家人,“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詩聖李白也有長安情結,他在《江夏贈韋南陵冰》中寫道:“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唐代詩人楊巨源 也曾在《送太和公主和番詩》中如是說:“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長安是很多詩人夢開始的地方,更是他們理想破滅的斷魂之地;長安可以讓他們“一日看盡長安花”,也可以讓他們“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

從西周時期的西周豐鎬開始,歷經秦都咸陽、強漢未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悠悠五千載歷史沉澱讓曾經的長安,崛起過、輝煌過、落魄過。

在長達1000多年的建都史中,長安無愧於歷史名城、華夏國都的稱號。但從民國時起長安正式改名西安,文化韻味至此消減一半。

第二、“朝歌猶夕嵐,日永流清陰”,殷商行都現代淇縣

朝歌早已經陷入了歷史的泥淖,而淇縣取而代之成爲了現代地名,這座具有歷史厚重感的文化古城,原叫沬鄉後改爲沬邑是殷商時期的行都,類似於東都洛陽的地位。

公元前1101年帝乙即位改沬邑爲朝歌,公元前1075年,帝辛即位後仍襲朝歌爲都。朝歌既是殷商的重要行都,也是商朝歷史的重要鑑證,更是紂王毀滅的地方。

唐代詩人袁邕曾作《東峯亭各賦一物得陰崖竹》詩云:“終歲寒苔色,寂寥幽思深。朝歌猶夕嵐,日永流清陰。龍鍾負煙雪,自有凌雲心。”。

而胡曾則寫《詠史詩·朝歌》:“長嗟墨翟少風流,急管繁弦似寇仇。若解聞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頭。”。

以商朝爲主題的《封神榜》曾多次出現這個地名:“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可是改名淇縣後,它的輝煌戛然而止,從此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第三、九原本爲山名,現代名爲包頭

九原現位於今山西新絳縣北,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設立九原郡,這也是九原這個地名第一次出現在史籍中,建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

後來成爲了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由於後世稱墓地爲“九原”,所以才得此地名。

相傳三國呂布曾被稱爲“九原虓虎”,進入現代社會後,九原成了包頭市的一個區。按照蒙語的說法“包頭”是有鹿的地方,所以包頭又被稱爲“鹿城”。

第四、琅琊—臨沂

由胡歌主演的《琅琊榜》熱播之後,琅琊地名又重新被大衆記起。實際上現在的琅琊行爲臨沂,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

據《孟子》記載:“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琅琊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地名,曾誕生過諸葛氏、王氏、顏氏三大家,而改名臨沂的原因竟然是它靠近臨沂河。

撰寫《憫農》的李紳曾寫過《守滁陽深秋憶登郡城望琅琊》:“山城小閣臨青嶂,紅樹蓮宮接薜蘿。”美輪美奐的景色着實令人着迷。

第五、六朝古都金陵,更名爲南京

放蕩不羈、瀟灑俊逸的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後寫道: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金陵”寓意金色山谷彰顯繁榮之氣,“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可見這座六朝古都曾經有多麼繁華。

“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如今金南京最雅緻的別稱金陵,已經改成了毫無韻味的南京。

第六、“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古城廬州更名爲合肥

許嵩一曲《廬州月》爆紅之後,至此瀘州這個在現代社會中,一直都處於籍籍無名狀態的古城,着實曾伴着歌曲火上了幾年。

“廬州月光灑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太多的傷難訴衷腸,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但歌曲消失匿跡之後,廬州也就此沉寂。

清代詩人張問陶曾在《瀘州三首》中寫道:“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但後來將詩情畫意的瀘州改成了“合肥”,曾一度讓人們有一種摸不着頭腦的感覺。“合肥”因何而來呢?後來才知道是兩條河流的支流匯合成一條,這種解釋確實令人難以接受。

第七、“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蘭陵如今更名棗莊

李白曾在《客中行》一詩中雲:“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能讓詩仙李白如癡如醉的地方,想必一定有它獨具魅力的特色。談起蘭陵歷史要追溯至公元291年,這個獨具魅力的地名乃西晉惠帝所賜。

他將原屬於東海郡的蘭陵、氶、戚、合鄉、昌慮析置蘭陵郡,到了北齊時期北齊宗室,名將、蘭陵王高長恭,曾在賜封地於此爲王。

這樣一個具有歷史底蘊的地名,竟然改成了以水果命名的棗莊,彷彿一下子就失去了以往的神采。

早在戰國時期蘭陵便已經建城,而據說這個地名曾是屈原所起, “蘭”乃聖王之香而“陵”則爲高地,蘭陵二字有聖地之寓意。

在衆多古代歷史名城中,只有蘭陵的地名被改得面目全非,也只有這個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地名,改名之後最讓人難以接受。

最不可理喻的是改名的原因,竟然是因爲此地棗樹多,讓人看了感覺腦殼直疼。

結 語

歷史變遷就像排山倒海的浪潮一樣,從來都不以人類的意志而轉變。早在三四千年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地名,其作用、寓意早已被記錄於史冊。

可以說已經變成了華夏文明中的一個,在這在近現代社會這些極具文化意義的地名,卻被人爲改得面目全非,或許早晚有一天還會改回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