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五千年的歷史,在華夏大地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在歷史的滄桑變化當中,這些城市,在當時的成爲首屈一指的城市,有的曾是某個王朝的都城,所以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例如西安、洛陽、南京;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在歷史上就已經享譽盛名,例如杭州、蘇州;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比如延安、遵義;有的因爲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蹟而享有盛名,例如成都、大同;有的則因爲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例如景德鎮、揚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留存,也爲我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了一個窗口。不過,因爲華夏文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並不是所有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都能夠被人們所記住,有的即使歷史再悠久,文化再燦爛,但是因爲其發展差強人意,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的被淘汰,它的歷史文化底蘊也逐漸的被人們所遺忘,甚至即使它是省內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是依然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名字,可以說是相當之可惜了。它就是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境內的——壽縣。

壽縣,這座位於淮河中游南岸的縣城,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確實沒有太大的亮點,但是在歷史上它的發展以及政治地位,在淮河兩岸可真的是不會輸給誰。壽縣,別稱壽州、壽春,遠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便是楚國的都城,也成爲楚文化的故鄉,是衆多學者研究楚文化的重要目的地。此後,壽縣在歷史上的地位更是有增無減,其先後4次爲都,10次爲郡,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

作爲楚文化的故鄉,壽縣的歷史文化燦爛,在歷史上更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當年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麓修仙問道,無意間發明了豆腐,也因此壽縣被譽爲“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我國曆史上無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便是在壽縣境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等等延伸出來的成語典故,我們更是耳熟能詳。

歷史悠久的壽縣,其境內遺留下的古蹟衆多。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由唐玄奘主持修建的千年古剎報恩寺,至今香火依然旺盛,寺院內的兩棵千年銀杏更是遮雲蔽日,生機盎然;中國國內保存最爲完好的宋代古城牆,同時還是全國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這裏可是比山西平遙古城還要早100多年;始建於春秋楚莊王時期,爲楚相孫叔敖所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發揮着顯著的灌溉效益,被譽爲“天下第一塘”的安豐塘等等。

壽縣的燦爛文化更多的是埋在了地下。先後4次爲都,10次爲郡的壽縣,在黃土之下埋藏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瞭解它的歷史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去到它的博物館。其境內的壽春楚文化博物館,在文博界享有很高聲譽,其館內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在安徽僅次於安徽省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