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30年來,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江畔爛泥渡路到國際金融城,從阡陌農田到一流張江科學城,平地裏長出陸家嘴的“上海高度”,蘆葦灘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網通辦織出服務企業的“上海溫度”。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三十而立的浦東又將如何勇擔使命再出發?

我們從30位財經人物和他們所代表的機構身上去尋找答案,記錄“浦東現象”、總結“浦東經驗”,感受喫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精神”內核。

第一財經、東方財經·浦東頻道聯合推出特別節目——《乘風破浪——浦東30年,財經30人》大型人物訪談。30場對話暢敘30年家國情懷,看上海浦東,如何再造一個新未來!

霍尼韋爾:傳奇的基石 一切都始於此

霍尼韋爾,全球領先的多元化高科技企業,世界500強。2003年,霍尼韋爾將亞太總部遷至張江,隨後在張江設立中國研發中心,並推出“東方服務於東方”“東方服務於世界”一系列戰略,從浦東輻射中國,服務世界,成爲浦東總部經濟的經典樣板。霍尼韋爾積極參與浦東建設,定製化的智慧技術成功應用於金茂大廈、上海中心、世博會主題館、世博中心等多個場景。

霍尼韋爾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常年穿梭於亞、非、拉及中東歐等地,踏遍千山萬水,卻選擇在中國工作生活28年之久。他帶領霍尼韋爾一路走來,見證並創造了浦東的奇蹟。

東方服務東方 東方服務世界

第一財經: 沈先生,您是什麼時候來浦東的?您對浦東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沈達理: 當我第一次來到上海浦東的時候,中國的大發展還沒有開始,那是在1992年的國慶節,我們從外灘向浦東望去,看到的只是平地,可能只有一個電視塔。所以那時有這樣一種文化,如果你是個浦西人,我們不會說你是浦西人,你是上海人就意味着你是浦西人。後來,隨着浦東的開發,就開始有了兩種文化,你是浦東人,或是浦西人。一開始我的鄰居告訴我他對浦東的看法,在我的腦海裏,我會想象那是50年或100年後的事,但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他說的大部分話完全變成了現實。

第一財經: 霍尼韋爾見證了浦東的發展變遷,你認爲開發開放給浦東帶來了哪些變化?

沈達理: 我在浦東開發之初來到這裏,我從未想象過自己會在浦東工作,因爲那時什麼都沒有。但10年後,我把我們的亞太總部搬到了浦東。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我們知道上海是一個航運港口,當時想成爲一個商業中心,也想成爲金融中心,但那些都還是願望。大多數人認爲浦東也許是一個發展製造業的地方,但是漸漸地一切都變了,誰能想到浦東成爲今天的樣子,這真讓人驚歎。

第一財經: 公司在浦東這麼多年來,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沈達理: 政府高效利用土地,鼓勵研發,把獎勵和優惠給予那些將研發放在浦東的公司,實現研發於浦東,投用於浦東,他們向不符合浦東發展方向的種種說不,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勇氣的,他們想把浦東變成一個創新的地方。當時我還幫助了通用汽車和很多其他公司來浦東。

第一財經: 公司是如何考慮將戰略重心放在浦東?

沈達理: 在中國服務中國,我們把這個戰略稱爲“東方服務於東方”,意思是在中國設計所有的解決方案,生產所有的產品,拓展所有的渠道。所有這些都是根植於浦東。因爲我們將浦東作爲創新中心,就不再需要從美國或歐洲尋找技術,我們在浦東創造的技術能服務於全中國。不久全世界都看到了霍尼韋爾生產的一切非常好,於是他們就想,爲什麼不能在美國或歐洲使用這些技術呢?所以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策略——“東方服務於西方”,這成爲了霍尼韋爾傳奇的基石,一切都始於此。

每一天起牀後都要呼吸這裏的空氣

第一財經: 公司將戰略重心放在浦東,目前來看成效如何?

沈達理: 我認爲這是我做出的最好的決定。基於幾點考慮。第一當然是這樣離市場中樞更近,但對我來說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給我們的員工樹立一個思路。如果你要在中國發展,你就應該紮根中國,當時的模式是人們將總部設在新加坡或什麼地方,週二早上坐飛機過來。我不認爲這是正確的做法,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讓他們的孩子在中國上學,讓他們的家人在中國成長,他們每一週的每一天起牀後都能呼吸這裏的空氣,感受這裏的天地。用我的話就是,不要浮在表面,而是深入本質。這就是我們對中國的全力投入。所以我們並非只是在名義上把總部移到了中國,我們從真正意義上把亞太總部一切移了過來。我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真正地搬到上海,把他們的辦公室設在浦東那是個重大的決定。

第一財經: 浦東歷經開發開放30年仍在繼續發展中,您認爲哪些行業將對浦東未來的發展承擔巨大作用?

沈達理: 浦東是獨一無二的,因爲它坐落在長江口,長江下游佔了中國20%以上的GDP,浦東是通往長江下游的門戶,所以航運業仍將非常龐大。同時,浦東也將繼續成爲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製造業基地。另外,毋庸置疑,金融發達。但我認爲浦東的發展將越來越倚重於服務,聚焦於高科技、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領域。我們全世界最好的一些軟件工程師都在浦東。高科技、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這些都是浦東能夠成爲創新中心的條件。

第一財經: 霍尼韋爾爲何會持續加大在華投資?

沈達理: 因爲我們會前瞻中國30年的發展,我們不會僅僅從下個月或下個季度來看待中國。我們對中國的願景是,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當你說BRICS時,在過去的15年裏,中國佔到了金磚國家經濟增長總量的75%以上,所以對我來說,先有大C,然後纔是其他,大C代表波峯,大C是中國。對我們來說,你不能用一年或兩年的時間來考慮,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是長期的。

第一財經: 全球經濟仍在經受疫情考驗,這對公司有何影響?

沈達理: 儘管發生了疫情,但這不會改變我們對中國的長期看法。中國政府疫情的反應也非常迅速,其實在今年的1月21日,就在疫情真正爆發之前,我自己就在武漢,我是最後一批來武漢的外國人之一。我們與中國政府合作控制疫情。中國現在已經很好地控制了疫情,正走在經濟真正復甦的道路上。因此我們應該繼續在中國投資,投資我們已涉足的所有領域。

第一財經: 今年8月,霍尼韋爾新興市場中國總部及其創新中心在武漢啓動,9月入駐又一國家級新區——陝西西鹹新區,落子中國的中部、西部地區,在您看來是出於哪些考量?

沈達理: 這符合中國的發展規律,我們其實在二、三、四線城市已經很長時間了。我15年前去了重慶,在那裏霍尼韋爾也有佈局,在武漢我們也建造了工廠,西安也是,天津、深圳、廈門、南京、蘇州,甚至在張家港也有。融入中國的經濟脈絡是霍尼韋爾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打個比方,像霍尼韋爾這樣的公司,如果要從紐約爲全美國提供服務,那就太搞笑了,那是不可能的,你需要當地市場。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三倍,中國的地域和美國一樣廣闊。因此,我們在第一階段是建立相應的營銷關係;第二階段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建立充分的研究和開發,並建立深刻的產業認知。浦東仍將是我們的亞太和中國總部,我們希望有這些前哨,以服務中國的其他地方。

從2004年到2020年,霍尼韋爾發力深耕中國,在中國的員工從4000人增長到11000人,同時,在中國的30多個城市擁有50多家獨資公司和合資企業,其中包括20多家工廠,從航空航天產品到智能控制系統,從淨水、新風、安防、地暖到互聯解決方案,到疫情期間的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中國成爲了公司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展示中國的窗口 融入世界的橋樑

第一財經: 中國正在構建內外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在您看來,這對於中國及世界經濟有着怎樣的影響和意義?

沈達理: 這意味着我們要將所有的戰略結合在一起,我們已經有了“中國服務於中國”,也就是“東方服務於東方”的戰略,還有“東方服務於世界”。我們還有一個戰略基於中國的發展,如“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東南亞、非洲,甚至在拉丁美洲和東歐的一些地區,我們與很多中國企業合作。在中亞,藉助中國的融資,把霍尼韋爾中國的經驗智慧與中亞地區的本土公司、還有韓國或日本的工程項目進行結合,這簡直太棒了。我們能夠將世界聯繫在一起,因爲我們有能力與中國公司合作走向全球,這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中國不僅僅是世界工廠,也不僅僅是世界的出口市場,它正在成爲整個世界經濟圈的一部分。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且榮幸的是,我們能夠成爲這個變局的一部分。

第一財經: 您對浦東有何期許?

沈達理: 我希望浦東不僅僅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新區,也一個創新發展的高地,我希望它不僅是一個金融之地,也是一個經濟和社會增長之地。我希望它成爲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一座橋樑,一座友誼的橋樑,一座理解和寬容的橋樑,一個讓人們更好地瞭解中國和中國發展的地方,也是中國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國和平發展的地方。浦東能展現中國的友好面貌,所以我認爲它可以成爲一座橋樑,把世界各地的人們的心連接在一起。

浦東開發開放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僅僅是經濟的試驗田,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旗幟,展示中國的窗口,中國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的橋樑。邁向新徵程,浦東將打造成爲我國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開放旗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窗口、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格局的功能高地、我國超大城市的治理樣板。浦東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書寫新的篇章。

瞭解更多故事

請點擊下方完整視頻

撰稿:武斌

編導:戴幸玲

製作人:戴劉菲

編輯:顧佳偉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佈官方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