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尽忠报国沈崇诲

1937年8月19日,天气炎热,7架中国战机从安徽广德机场起飞,借着晨雾掩护,沿着钱塘江,冲出杭州湾,逼近上海。经过激烈战斗,我军飞机投掷完炸弹,开始返航。这时水面又出现大批敌舰,我军904号战斗机忽然对准一艘最大敌舰“出云号”直冲下去。战友们欲哭无泪,只是轰鸣着,向舍生取义的英雄战友致以最后的敬礼。

两位英勇殉国的飞行员,其中一人就是清华大学1932级校友沈崇诲。

德智体全优的清华学子

沈崇诲,祖籍江苏南京。太平天国期间,沈家迁居湖北武昌。父亲沈家彝(1881—1955),曾任清朝刑部吏员。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与曾任日本外相、内阁总理大臣的广田弘毅是同班同学,两人私交甚笃。沈回国后曾任大理院推事、厅长,奉天省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法院院长,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法学教授,律师,大法官。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员。

1911年,沈崇诲出生于武昌。由于沈家彝工作经常奔走于各地,沈崇诲出生不久就随父母赴上海;不到一年,又赴北京。此后,不断辗转于天津、奉天、北平等地。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沈崇诲幼年的教育落在母亲肩上。沈崇诲回忆:“认方块字,读古文,学习加减乘除,日夜的督促,她是我当时心目中之最敬畏的人。可是进了学校以后,高小,中学,大学,在这十三年的过程中,自然折磨是有的;不过每次经过母亲的鼓励与安慰,一次,二次,以致无数次的,终使我完成了所有的学校教育。这时,我对于‘母爱’二字也就深深地领会到它的真谛。”

母亲教给沈崇诲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国的情感,在沈崇诲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和对英雄的崇拜。沈崇诲在1934年写的《我的自传》回忆“青年们多半是富于爱国热忱的。我从小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对于岳飞、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真是钦仰得五体投地!五卅,六三......无数次的耻辱,曾使我痛哭流涕!恨不能立即就去和敌人一拼!”家庭和学校教育、空前的民族危机,沈崇诲以“尽忠报国”自勉。

1920年春,沈崇诲考入北京成达高等小学。成达高小由徐树铮创办,学生一律住校,并且要接受严格军事教育,沈崇诲学习成绩优异。1922年,沈崇诲入南开中学。初中三年和高中两年,沈崇诲热衷于体育运动,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没有一门课获得甲等。到了高三,沈崇诲觉得再如此下去不成,应该振作。沈崇诲在九个月时间里,刻苦学习,学习成绩大进。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考入清华是沈崇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他说考取清华大学“不但使我的双亲快慰,就是在我个人的青年生活史中也是最光荣的一页,并且我一生的关键也就树立于斯”。

沈崇诲入校的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钟灵毓秀的清华园,在众多名师教诲下,沈崇诲刻苦勤奋,立志学好本领为国家效力。沈崇诲回忆清华四年求学生涯,“第一年觉得很吃力,可是经一二年的苦干——这二年中晚间,在半夜四点钟以前睡倒的时候可说是极少。这样过了四年,功课方面,直到毕业时才能保持不见有一门失败”。

清华大学有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注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1923年清华毕业生张忠绂指出:“西方学校提倡运动的真正价值原在训练学生严格遵守规则,在两方面同意的规则下,作公平竞争。本团的团员必须有和衷共济的精神(team work),不能因个人想出风头,而影响全体的得失。”清华学生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清华学生善于自觉,富于同情的观感,具有牺牲的志愿,常时得着作事的乐趣,尤肯顾全团体名誉”。在优良校园文化浸润下,沈崇诲德智体全面发展。“我自幼即喜欢运动。清华的运动是有很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我受了各方面的熏淘,读书以外,对于运动也有相当的发展。四年内都代表足球棒球校队,替清华争得不少的荣誉。此外,并代表北平及华北区出席运动,一时颇为活跃”。

沈崇诲在自传中,几次说自己个性刚强甚至于刚愎。这种刚强的个性,就是遇到事情不苟且、认准目标不服输、爱团体而肯牺牲。清华同级校友于涤川回忆“他刻苦学习,生活简朴。平常不多说话,一笑就露出镶补的一只金牙套,显得那么憨厚。他对于那些不公正、不道德的坏事又是深恶痛绝非常愤怒的。他是学校足球队和棒球队的队员。足球代表过华北,棒球代表过北平市。在足球队里,他是踢左前卫的。那是一个被动的位置,老得跟着对方的前锋跑。然而‘傻子’的‘傻’劲一上来,你就甭想躲开他的纠缠,你不站下,就没个完。他的这股子‘傻’劲不正是他的一切美好行动的根源吗? 我们是多么需要千千万万具有这种‘傻’劲的青年哪。” 清华校友黄中孚回忆:“他的勇敢和卖死命,却是我们常在一起的人才体会得出。有一次与外来的球队决赛,一球将他的门牙打落,血流满面,队长和球员喊他下去,连观众都吼起来了,他因战况紧急,输赢只差一二分钟,频频摇手,毫不迟疑的撑下去。那一次结果胜败不记得了,沈兄爱团体而肯牺牲的精神却至今认为是‘无与伦比’。”

在校期间,沈崇诲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尤其是在九一八那天,得到不幸的消息后,竟使我如中疯痫!”沈崇诲与林文奎等组织学生义勇军,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使沈崇诲“觉得没有组织,没有真切的纪律是不成功的”。由此,进一步坚定了沈崇诲投考军校、献身国家的决心。

1929 年清华获得华北足球优胜杯合影

1932年春毕业前夕,沈崇诲一方面抓紧学习准备毕业,一方面计划毕业后工作。经过思考,沈崇诲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初步计划毕业后去新疆工作。后再经仔细考虑,以及翁文灏、杨钟健等师长建议,沈崇诲认识到应该先打好基础,并设法鼓励内地青年往西去开发西部,再图进一步发展。于是,沈崇诲等人决定毕业后去河套五原工作。

7月,沈崇诲从清华大学毕业,和同级土木系谭葆宪、1931级化学系的张士培一起去河套的途中,路过绥远省时,五原一带正闹匪患,同时绥远省教育厅坚持留沈崇诲办理会考和全省运动会事宜,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也留沈崇诲筹备绥远第一届产马比赛。于是,沈崇诲留在绥远省工作。在四个月时间里,沈崇诲对绥远省民情风俗、社会等有了深入了解。

在绥远期间,沈崇诲与已经考入航空学校的林文奎经常通信,了解了航空学校的发展情况,也感到空军在现代国防中的重要作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逐步伸向华北及边疆地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沈崇诲下定决心投入军旅,保卫国家。在陆军、海军、空军的选择中,他最终选择空军。

考察沈崇诲从军之路,可见刚强的性格、家庭的熏陶、学校教育、现实中的民族危机,培养了沈崇诲强烈的爱国情怀。“幼时即嗜运动,喜读武侠小说。并在双亲的教说下对于英雄武士极其崇拜。入学校后,深感国事日非,无日不盼英雄出世! 同时自己平常对于军事也十分注意”。待条件成熟,沈崇诲得以踏入军界,一遂其报国宏愿。

投身航校 立志卫国

1932年12月20日,沈崇诲冒着大雪、穿了三件皮衣坐在冰箱似的铁棚车赶到北平。准备1933年1月2、3两日举行的航校入学考试。经过一个星期准备,沈崇诲考入航空学校入第三期轰炸科学习。

考入航空学校让沈崇诲兴奋不已,让他找到了能直接报效国家的机会。“记得从前常想学习海军,也想学习陆军,都遭到家中的劝阻作罢。今天竟超我心愿,学习国家所最需要的空军,我真太幸运了”。

在接到航校录取通知的同一天,沈崇诲也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沈崇诲立刻赴沪看望并照顾母亲。沈崇诲侍亲极孝,“十数天内,夜以继日的亲侍床前”。在服侍母亲住院期间,沈崇诲瞒着家人赴杭参加航校体检。当沈崇诲得知合格后,告诉母亲在航空工厂得到一份实习工作。母亲听了非常高兴。2月16日,沈崇诲母亲去世,21日入殓,22日沈崇诲带着丧母的悲痛,赶到杭州参加入伍典礼,他下定决心“我将抛弃一切尽忠报国!”从此,沈崇诲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抗日之路,直至壮烈殉国,做到了为母尽孝、为国尽忠。

在航校学习期间,他有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打下的良好基础与强健的体魄,更加上他有一颗尽忠报国、恪于职守的心,历次考核他的成绩都很突出。他还能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航校的磨砺,让沈崇诲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航空战士。“因为环境和遗传的关系,我的个性和自信力是很强的。不过近几年,努力更改,比较有一点进步。思想方面,我以为一个人应先健全心身,无论对事对人总求其真实,所以我没有虚心之事,也没有交恶之友”。

在中央航校读书期间,沈崇诲品学兼优。无论学科、术科、飞行技术,尤其是品德、领导能力、人缘与爱国心和忠于职守的精神,都得到了长官和侪辈称誉,公认“一时无两”。

中央航校旗杆底座上有紫铜制成擦得很亮的标语:“我们的飞机和炸弹与敌人的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每天升旗的时候,沈崇诲都能见到这句话并深深印在脑海里,激励他投身抗日救亡。1934年6月5日,沈崇诲在致同学信中,谈到航校因航空练习牺牲的清华校友胡家枚:“我相信这消息如果给梅校长、马先生,你们以及清华人士们听见,定能引起你们无限的悲痛,但是那毫无挽回的余地了,我们除了继续他的志愿努力而外,还能做什么呢?” 在给清华同级校友赵燕生的信中,沈崇诲谈到参加航校二期毕业典礼的情形,他写道:

这次毕业的学生,在中国的空军中,可谓空前。他们名是第二期,实在也就是第一期( 以前的国内外空军人员,皆算第一期。)。这次毕业的总共不过四十八人,但是他们的成绩,极其良好......但是这区区四十八个人,无论如何精锐,力量总归是有些薄弱。我们想起仇敌的飞机将近三千余架,将校近万,而再看看这次北平招飞行生仅仅录取了三十人,不禁喟然长叹,更令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了。

可见,民族和国家的危难、学校的教育、校友战友的激励,进一步促使沈崇诲抱定了临难不苟、杀身成仁的决心。

航空学校标语(朱力扬:《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沈崇诲深知工作的危险性,在航校,他与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四人约定30岁以前不成家。他们四人都做到了,不过沈崇诲、郑少愚、乐以琴都在单身的时候牺牲。他们立下这个誓言,一方面是出于传统的“国难未除何以家为”思想,主要是他们都抱定了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的决心,不愿意有家室之累而让爱妻、家人承担悲壮的后果。多年以后,四人中仅存的罗英德说:“战争太残忍了,时代给予这批青年的担子也太沉重了,在他们正应享受爱情的岁月,却连想爱都不能痛快地爱;天上飞的固然悲壮地结束短暂的生命,无法与爱人常厮守,地上活着的则更令人同情,不但要面临爱人死亡的噩耗而抱憾终身,有的甚至要带着子女颠沛流离大半生。”

奋勇杀敌 屡立战功

沈崇诲毕业后,留在中央航校任飞行教官,不久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来到部队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空军战术,认真训练,还强调全队的团结合作,建议加强空中通信。由于他的模范行动,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拥护和爱戴。

在沈崇诲及战友英勇斗争中,第二大队成为一支战功卓著的队伍。“第二大队是中国空军中的铁的骨干,在整个空中抗战过程中,要算这第二大队给了骄狂的敌人以最痛烈的迎头打击。使敌寇于震惊恐怖之余,不由自己的深感到我第二大队的威力”。“‘八一三’后,当第四驱逐大队英勇地扫荡东线血红的上空时,另外在中国空军光荣的轰炸史上,亦划了一道彩虹炫目的纪录这一个强壮伟大的纪录,便是第二大队——中国空军中的突击边团的伟岸的战绩”。

1934年,航空学校三期学生,左起:夏振扬、沈崇诲、郑景和、佟彦博、祝鸿信、王士箨(朱力扬:《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爱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抗击日军。8月中旬,日寇调动海陆空军的精锐主力在上海登陆,淞沪抗战爆发。沈崇诲等空军将士义愤填膺,纷纷上书请求上阵杀敌立功,配合陆、海军作战。

战斗中,日军在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飞机数量远远超过中国空军,飞机性能也优于中国,并有航空母舰作为后盾,气焰十分嚣张。当时中国空军只有五个飞行大队,沈崇诲所在的第二大队驻扎在安徽广德,装备的是美制诺斯罗普式轻型轰炸机。

由于中日空军实力相差悬殊,中国空军伤亡惨重。但死亡的威胁更激发了沈崇诲的斗志,正如他在战前悼念已殉职的同学时曾写道:

愿我们同学永继英志,互相规劝,共同前进,而效“死” 国家。苟一日得雪旧恨新仇,有余生者,以鲜花果酒,奠诸故友灵前,那么,他们虽牺牲于今日,亦可无遗恨于将来。希我们共勉之。

8月14日,空军第二大队奉令出击,担负轰炸日军第三舰队及敌人在杨树浦码头堆集的军火,支援陆军反击。在中队长布置完战斗任务后,沈崇诲大声地对飞行员说出了中央航校旗杆底座上的口号:“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在死亡威胁面前,这句铿锵有力的话鼓舞了飞行员斗志。

这时,广德上空大雨倾盆,天气恶劣。空军第二大队冒雨起飞,在空中集队后沿预定航线飞行,为了达到奇袭的目的,先由上海以西飞过浦东,然后由东回西,进入目标区。这时,日军用各种不同口径的高射火器构成严密的火网,企图拦截我空军部队。但空军将士不畏艰险,在沈崇诲的率领下冲入敌阵,迅速投下炸弹,并作低空扫射,其他分队也随之轰炸扫射。当时,日军正在码头登陆,未料到我英勇空军敢于冲破火力网到达这里,一时慌了手脚,被我空军的炸弹和机枪打乱了阵脚,杨树浦码头上堆满了日军军火,顿时起火爆炸,敌军乱成一团,码头上火光冲天,我正在与敌作战的陆军部队看到日军的惨状,都高兴得欢呼跳跃,挥帽向英勇的空军致意,第二大队乘敌人混乱之机,脱离战场,全队安全返回广德机场。

下午,第九中队再次起飞作战,这次他们改变航线,直飞沪东,经崇明岛后,再转向目标区。不料,在吴淞口上空,发现日舰十余艘正向南航行。全队飞机在中队长和沈崇诲的带领下,向敌舰俯冲,敌人慌了手脚,急忙集中炮火封锁。霎时敌舰烟雾蔽空,火光冲天,而我空军均安全脱离目标,返回广德机场。这一天,我空军将士用实际行动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年轻的空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士气,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激励了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陆军将士。

沈崇诲等人在胜利的鼓舞下,连日出击,8月15日,又继续轰炸日海军第三舰队,重创日舰。16日,追踪向杭州湾移动的日舰队,阻止其掩护日陆军登陆。数日的苦战,使我空军将士非常疲劳,但他们怀着保卫祖国的决心,从不叫苦叫累,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8月19清晨,驻扎广德机场的第二大队,奉命出击在吴淞即将登陆的日舰和部队,沈崇诲请战。他与一位航校第六期毕业生陈锡纯驾驶双座轻轰炸机904号,与其他6架飞机,飞至长江口,发现敌舰,绕道浦东。他急命后座驾驶员跳伞离开飞机,以便用自己生命与飞机、炸弹和敌人的兵舰同归于尽,但后座驾驶员坚决表示定要与前座的老师同生死。在这一刹那的紧急关头,飞机开足马力,推下机头,穿过敌人高射炮火,向敌舰撞去,二位烈士壮烈殉国。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第二大队九中队机群轻轰炸机。左边起第二架904号飞机就是1937年8月19日沈崇诲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时所驾驶的飞机(朱力扬:《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位英勇壮烈的战士,显示出中华民族“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节。这一惊人壮举,是他们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最壮丽的战歌!是他们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升华。在这一英勇壮举中,他们获得了永生,灵魂常在,英名永存。

钱廷康:《空军勇士沈崇诲与日舰同归于尽》(《良友》,1940年,第150期,第52页)

编辑 | 朱明珠 李珍

排版 | 朱明珠 陈柳絮

美编 | 陈柳絮

校对 | 许子玮

审核 | 卢小兵 金富军

转载 | 段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