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盡忠報國沈崇誨

1937年8月19日,天氣炎熱,7架中國戰機從安徽廣德機場起飛,藉着晨霧掩護,沿着錢塘江,衝出杭州灣,逼近上海。經過激烈戰鬥,我軍飛機投擲完炸彈,開始返航。這時水面又出現大批敵艦,我軍904號戰鬥機忽然對準一艘最大敵艦“出雲號”直衝下去。戰友們欲哭無淚,只是轟鳴着,向捨生取義的英雄戰友致以最後的敬禮。

兩位英勇殉國的飛行員,其中一人就是清華大學1932級校友沈崇誨。

德智體全優的清華學子

沈崇誨,祖籍江蘇南京。太平天國期間,沈家遷居湖北武昌。父親沈家彝(1881—1955),曾任清朝刑部吏員。後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科,與曾任日本外相、內閣總理大臣的廣田弘毅是同班同學,兩人私交甚篤。沈回國後曾任大理院推事、廳長,奉天省審判廳廳長,京師高等法院院長,上海特別市高等法院院長,法學教授,律師,大法官。1949年後任中央文史館員。

1911年,沈崇誨出生於武昌。由於沈家彝工作經常奔走於各地,沈崇誨出生不久就隨父母赴上海;不到一年,又赴北京。此後,不斷輾轉於天津、奉天、北平等地。由於父親工作繁忙,沈崇誨幼年的教育落在母親肩上。沈崇誨回憶:“認方塊字,讀古文,學習加減乘除,日夜的督促,她是我當時心目中之最敬畏的人。可是進了學校以後,高小,中學,大學,在這十三年的過程中,自然折磨是有的;不過每次經過母親的鼓勵與安慰,一次,二次,以致無數次的,終使我完成了所有的學校教育。這時,我對於‘母愛’二字也就深深地領會到它的真諦。”

母親教給沈崇誨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愛國的情感,在沈崇誨幼小的心裏埋下了愛國的種子和對英雄的崇拜。沈崇誨在1934年寫的《我的自傳》回憶“青年們多半是富於愛國熱忱的。我從小在母親的嚴格教導下,對於岳飛、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真是欽仰得五體投地!五卅,六三......無數次的恥辱,曾使我痛哭流涕!恨不能立即就去和敵人一拼!”家庭和學校教育、空前的民族危機,沈崇誨以“盡忠報國”自勉。

1920年春,沈崇誨考入北京成達高等小學。成達高小由徐樹錚創辦,學生一律住校,並且要接受嚴格軍事教育,沈崇誨學習成績優異。1922年,沈崇誨入南開中學。初中三年和高中兩年,沈崇誨熱衷於體育運動,學習成績受到影響,沒有一門課獲得甲等。到了高三,沈崇誨覺得再如此下去不成,應該振作。沈崇誨在九個月時間裏,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大進。1928年南開中學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考入清華是沈崇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變,他說考取清華大學“不但使我的雙親快慰,就是在我個人的青年生活史中也是最光榮的一頁,並且我一生的關鍵也就樹立於斯”。

沈崇誨入校的1928年,清華學校改爲清華大學,學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鍾靈毓秀的清華園,在衆多名師教誨下,沈崇誨刻苦勤奮,立志學好本領爲國家效力。沈崇誨回憶清華四年求學生涯,“第一年覺得很喫力,可是經一二年的苦幹——這二年中晚間,在半夜四點鐘以前睡倒的時候可說是極少。這樣過了四年,功課方面,直到畢業時才能保持不見有一門失敗”。

清華大學有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注意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全面發展。1923年清華畢業生張忠紱指出:“西方學校提倡運動的真正價值原在訓練學生嚴格遵守規則,在兩方面同意的規則下,作公平競爭。本團的團員必須有和衷共濟的精神(team work),不能因個人想出風頭,而影響全體的得失。”清華學生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清華學生善於自覺,富於同情的觀感,具有犧牲的志願,常時得着作事的樂趣,尤肯顧全團體名譽”。在優良校園文化浸潤下,沈崇誨德智體全面發展。“我自幼即喜歡運動。清華的運動是有很悠久而光榮的歷史。我受了各方面的燻淘,讀書以外,對於運動也有相當的發展。四年內都代表足球棒球校隊,替清華爭得不少的榮譽。此外,並代表北平及華北區出席運動,一時頗爲活躍”。

沈崇誨在自傳中,幾次說自己個性剛強甚至於剛愎。這種剛強的個性,就是遇到事情不苟且、認準目標不服輸、愛團體而肯犧牲。清華同級校友于滌川回憶“他刻苦學習,生活簡樸。平常不多說話,一笑就露出鑲補的一隻金牙套,顯得那麼憨厚。他對於那些不公正、不道德的壞事又是深惡痛絕非常憤怒的。他是學校足球隊和棒球隊的隊員。足球代表過華北,棒球代表過北平市。在足球隊裏,他是踢左前衛的。那是一個被動的位置,老得跟着對方的前鋒跑。然而‘傻子’的‘傻’勁一上來,你就甭想躲開他的糾纏,你不站下,就沒個完。他的這股子‘傻’勁不正是他的一切美好行動的根源嗎? 我們是多麼需要千千萬萬具有這種‘傻’勁的青年哪。” 清華校友黃中孚回憶:“他的勇敢和賣死命,卻是我們常在一起的人才體會得出。有一次與外來的球隊決賽,一球將他的門牙打落,血流滿面,隊長和球員喊他下去,連觀衆都吼起來了,他因戰況緊急,輸贏只差一二分鐘,頻頻搖手,毫不遲疑的撐下去。那一次結果勝敗不記得了,沈兄愛團體而肯犧牲的精神卻至今認爲是‘無與倫比’。”

在校期間,沈崇誨痛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亡運動。“尤其是在九一八那天,得到不幸的消息後,竟使我如中瘋癇!”沈崇誨與林文奎等組織學生義勇軍,到處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喚起民衆的愛國熱忱。雖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使沈崇誨“覺得沒有組織,沒有真切的紀律是不成功的”。由此,進一步堅定了沈崇誨投考軍校、獻身國家的決心。

1929 年清華獲得華北足球優勝杯合影

1932年春畢業前夕,沈崇誨一方面抓緊學習準備畢業,一方面計劃畢業後工作。經過思考,沈崇誨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初步計劃畢業後去新疆工作。後再經仔細考慮,以及翁文灝、楊鍾健等師長建議,沈崇誨認識到應該先打好基礎,並設法鼓勵內地青年往西去開發西部,再圖進一步發展。於是,沈崇誨等人決定畢業後去河套五原工作。

7月,沈崇誨從清華大學畢業,和同級土木系譚葆憲、1931級化學系的張士培一起去河套的途中,路過綏遠省時,五原一帶正鬧匪患,同時綏遠省教育廳堅持留沈崇誨辦理會考和全省運動會事宜,綏遠省主席傅作義也留沈崇誨籌備綏遠第一屆產馬比賽。於是,沈崇誨留在綏遠省工作。在四個月時間裏,沈崇誨對綏遠省民情風俗、社會等有了深入瞭解。

在綏遠期間,沈崇誨與已經考入航空學校的林文奎經常通信,瞭解了航空學校的發展情況,也感到空軍在現代國防中的重要作用。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魔爪逐步伸向華北及邊疆地區,妄圖變中國爲其殖民地。沈崇誨下定決心投入軍旅,保衛國家。在陸軍、海軍、空軍的選擇中,他最終選擇空軍。

考察沈崇誨從軍之路,可見剛強的性格、家庭的薰陶、學校教育、現實中的民族危機,培養了沈崇誨強烈的愛國情懷。“幼時即嗜運動,喜讀武俠小說。並在雙親的教說下對於英雄武士極其崇拜。入學校後,深感國事日非,無日不盼英雄出世! 同時自己平常對於軍事也十分注意”。待條件成熟,沈崇誨得以踏入軍界,一遂其報國宏願。

投身航校 立志衛國

1932年12月20日,沈崇誨冒着大雪、穿了三件皮衣坐在冰箱似的鐵棚車趕到北平。準備1933年1月2、3兩日舉行的航校入學考試。經過一個星期準備,沈崇誨考入航空學校入第三期轟炸科學習。

考入航空學校讓沈崇誨興奮不已,讓他找到了能直接報效國家的機會。“記得從前常想學習海軍,也想學習陸軍,都遭到家中的勸阻作罷。今天竟超我心願,學習國家所最需要的空軍,我真太幸運了”。

在接到航校錄取通知的同一天,沈崇誨也接到母親病危的電報。沈崇誨立刻赴滬看望並照顧母親。沈崇誨侍親極孝,“十數天內,夜以繼日的親侍牀前”。在服侍母親住院期間,沈崇誨瞞着家人赴杭參加航校體檢。當沈崇誨得知合格後,告訴母親在航空工廠得到一份實習工作。母親聽了非常高興。2月16日,沈崇誨母親去世,21日入殮,22日沈崇誨帶着喪母的悲痛,趕到杭州參加入伍典禮,他下定決心“我將拋棄一切盡忠報國!”從此,沈崇誨走上了保家衛國的抗日之路,直至壯烈殉國,做到了爲母盡孝、爲國盡忠。

在航校學習期間,他有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打下的良好基礎與強健的體魄,更加上他有一顆盡忠報國、恪於職守的心,歷次考覈他的成績都很突出。他還能嚴格要求自己,鍛鍊自己遵守紀律、喫苦耐勞的優良作風。航校的磨礪,讓沈崇誨逐漸成長爲一名成熟的航空戰士。“因爲環境和遺傳的關係,我的個性和自信力是很強的。不過近幾年,努力更改,比較有一點進步。思想方面,我以爲一個人應先健全心身,無論對事對人總求其真實,所以我沒有虛心之事,也沒有交惡之友”。

在中央航校讀書期間,沈崇誨品學兼優。無論學科、術科、飛行技術,尤其是品德、領導能力、人緣與愛國心和忠於職守的精神,都得到了長官和儕輩稱譽,公認“一時無兩”。

中央航校旗杆底座上有紫銅製成擦得很亮的標語:“我們的飛機和炸彈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於盡!”每天升旗的時候,沈崇誨都能見到這句話並深深印在腦海裏,激勵他投身抗日救亡。1934年6月5日,沈崇誨在致同學信中,談到航校因航空練習犧牲的清華校友胡家枚:“我相信這消息如果給梅校長、馬先生,你們以及清華人士們聽見,定能引起你們無限的悲痛,但是那毫無挽回的餘地了,我們除了繼續他的志願努力而外,還能做什麼呢?” 在給清華同級校友趙燕生的信中,沈崇誨談到參加航校二期畢業典禮的情形,他寫道:

這次畢業的學生,在中國的空軍中,可謂空前。他們名是第二期,實在也就是第一期( 以前的國內外空軍人員,皆算第一期。)。這次畢業的總共不過四十八人,但是他們的成績,極其良好......但是這區區四十八個人,無論如何精銳,力量總歸是有些薄弱。我們想起仇敵的飛機將近三千餘架,將校近萬,而再看看這次北平招飛行生僅僅錄取了三十人,不禁喟然長嘆,更令我們不得不加倍努力了。

可見,民族和國家的危難、學校的教育、校友戰友的激勵,進一步促使沈崇誨抱定了臨難不苟、殺身成仁的決心。

航空學校標語(朱力揚:《中國空軍抗戰記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

沈崇誨深知工作的危險性,在航校,他與鄭少愚、樂以琴、羅英德等四人約定30歲以前不成家。他們四人都做到了,不過沈崇誨、鄭少愚、樂以琴都在單身的時候犧牲。他們立下這個誓言,一方面是出於傳統的“國難未除何以家爲”思想,主要是他們都抱定了殺身成仁、爲國捐軀的決心,不願意有家室之累而讓愛妻、家人承擔悲壯的後果。多年以後,四人中僅存的羅英德說:“戰爭太殘忍了,時代給予這批青年的擔子也太沉重了,在他們正應享受愛情的歲月,卻連想愛都不能痛快地愛;天上飛的固然悲壯地結束短暫的生命,無法與愛人常廝守,地上活着的則更令人同情,不但要面臨愛人死亡的噩耗而抱憾終身,有的甚至要帶着子女顛沛流離大半生。”

奮勇殺敵 屢立戰功

沈崇誨畢業後,留在中央航校任飛行教官,不久調任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中尉分隊長。來到部隊後,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空軍戰術,認真訓練,還強調全隊的團結合作,建議加強空中通信。由於他的模範行動,受到了戰友們的一致擁護和愛戴。

在沈崇誨及戰友英勇鬥爭中,第二大隊成爲一支戰功卓著的隊伍。“第二大隊是中國空軍中的鐵的骨幹,在整個空中抗戰過程中,要算這第二大隊給了驕狂的敵人以最痛烈的迎頭打擊。使敵寇於震驚恐怖之餘,不由自己的深感到我第二大隊的威力”。“‘八一三’後,當第四驅逐大隊英勇地掃蕩東線血紅的上空時,另外在中國空軍光榮的轟炸史上,亦劃了一道彩虹炫目的紀錄這一個強壯偉大的紀錄,便是第二大隊——中國空軍中的突擊邊團的偉岸的戰績”。

1934年,航空學校三期學生,左起:夏振揚、沈崇誨、鄭景和、佟彥博、祝鴻信、王士籜(朱力揚:《中國空軍抗戰記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愛國軍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奮起抗擊日軍。8月中旬,日寇調動海陸空軍的精銳主力在上海登陸,淞滬抗戰爆發。沈崇誨等空軍將士義憤填膺,紛紛上書請求上陣殺敵立功,配合陸、海軍作戰。

戰鬥中,日軍在空中佔有明顯的優勢,飛機數量遠遠超過中國空軍,飛機性能也優於中國,並有航空母艦作爲後盾,氣焰十分囂張。當時中國空軍只有五個飛行大隊,沈崇誨所在的第二大隊駐紮在安徽廣德,裝備的是美製諾斯羅普式輕型轟炸機。

由於中日空軍實力相差懸殊,中國空軍傷亡慘重。但死亡的威脅更激發了沈崇誨的鬥志,正如他在戰前悼念已殉職的同學時曾寫道:

願我們同學永繼英志,互相規勸,共同前進,而效“死” 國家。苟一日得雪舊恨新仇,有餘生者,以鮮花果酒,奠諸故友靈前,那麼,他們雖犧牲於今日,亦可無遺恨於將來。希我們共勉之。

8月14日,空軍第二大隊奉令出擊,擔負轟炸日軍第三艦隊及敵人在楊樹浦碼頭堆集的軍火,支援陸軍反擊。在中隊長佈置完戰鬥任務後,沈崇誨大聲地對飛行員說出了中央航校旗杆底座上的口號:“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在死亡威脅面前,這句鏗鏘有力的話鼓舞了飛行員鬥志。

這時,廣德上空大雨傾盆,天氣惡劣。空軍第二大隊冒雨起飛,在空中集隊後沿預定航線飛行,爲了達到奇襲的目的,先由上海以西飛過浦東,然後由東回西,進入目標區。這時,日軍用各種不同口徑的高射火器構成嚴密的火網,企圖攔截我空軍部隊。但空軍將士不畏艱險,在沈崇誨的率領下衝入敵陣,迅速投下炸彈,並作低空掃射,其他分隊也隨之轟炸掃射。當時,日軍正在碼頭登陸,未料到我英勇空軍敢於衝破火力網到達這裏,一時慌了手腳,被我空軍的炸彈和機槍打亂了陣腳,楊樹浦碼頭上堆滿了日軍軍火,頓時起火爆炸,敵軍亂成一團,碼頭上火光沖天,我正在與敵作戰的陸軍部隊看到日軍的慘狀,都高興得歡呼跳躍,揮帽向英勇的空軍致意,第二大隊乘敵人混亂之機,脫離戰場,全隊安全返回廣德機場。

下午,第九中隊再次起飛作戰,這次他們改變航線,直飛滬東,經崇明島後,再轉向目標區。不料,在吳淞口上空,發現日艦十餘艘正向南航行。全隊飛機在中隊長和沈崇誨的帶領下,向敵艦俯衝,敵人慌了手腳,急忙集中炮火封鎖。霎時敵艦煙霧蔽空,火光沖天,而我空軍均安全脫離目標,返回廣德機場。這一天,我空軍將士用實際行動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年輕的空軍的威風,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士氣,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必勝的決心,激勵了正在前線浴血奮戰的陸軍將士。

沈崇誨等人在勝利的鼓舞下,連日出擊,8月15日,又繼續轟炸日海軍第三艦隊,重創日艦。16日,追蹤向杭州灣移動的日艦隊,阻止其掩護日陸軍登陸。數日的苦戰,使我空軍將士非常疲勞,但他們懷着保衛祖國的決心,從不叫苦叫累,鬥志昂揚地投入戰鬥,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8月19清晨,駐紮廣德機場的第二大隊,奉命出擊在吳淞即將登陸的日艦和部隊,沈崇誨請戰。他與一位航校第六期畢業生陳錫純駕駛雙座輕轟炸機904號,與其他6架飛機,飛至長江口,發現敵艦,繞道浦東。他急命後座駕駛員跳傘離開飛機,以便用自己生命與飛機、炸彈和敵人的兵艦同歸於盡,但後座駕駛員堅決表示定要與前座的老師同生死。在這一剎那的緊急關頭,飛機開足馬力,推下機頭,穿過敵人高射炮火,向敵艦撞去,二位烈士壯烈殉國。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第二大隊九中隊機羣輕轟炸機。左邊起第二架904號飛機就是1937年8月19日沈崇誨與日本軍艦同歸於盡時所駕駛的飛機(朱力揚:《中國空軍抗戰記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

二位英勇壯烈的戰士,顯示出中華民族“寧爲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英雄氣節。這一驚人壯舉,是他們用生命譜寫的一曲最壯麗的戰歌!是他們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昇華。在這一英勇壯舉中,他們獲得了永生,靈魂常在,英名永存。

錢廷康:《空軍勇士沈崇誨與日艦同歸於盡》(《良友》,1940年,第150期,第52頁)

編輯 | 朱明珠 李珍

排版 | 朱明珠 陳柳絮

美編 | 陳柳絮

校對 | 許子瑋

審覈 | 盧小兵 金富軍

轉載 | 段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