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德成 通讯员 李淇瑾报道

进入群山环绕的永州新田县石羊镇三水村,村西头郁郁葱葱的山腰间,国网湖南永州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郑泽民正与返乡创业村民吴柏华一道,商讨豆制品加工厂后续建设工作,在这片占地300亩的大豆加工和种植科普园区,2021年将建成投产,届时至少可为本村增加300个就业岗位。

“三水村,有山却没水,除了种地还是种地。”当地流传的谚语凸显了窘境。新田是国贫县,三水村是县里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全村580户、2390人中有贫困户118户、447人,贫困面广、程度深、底子薄,脱贫攻坚如何破题?重担压在了2018年主动请缨来帮扶的郑泽民等人肩上。

强基

要想富,先修路。先后筹集资金500多万,兴修进村入户公路,完成道路硬化5.6公里。投入80余万元新建装修村活动中心2座,停车场1个;争取资金220万,对4个自然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配套路灯、绿化带建设;钻深井取水,实现了全村家家户户通自来水。

水泥路通到了茶园,变压器架到了榨油加工区,村里油茶种植户周国翠的顺势将种植面积从150多亩扩大至320亩。全面产出后能收获油茶3000多斤,年收入实现翻番达到18万元,可带动村里30多户贫困户就业,每人月均工资在2500元以上。

强志

心换心,土变金。“三水村必须按照要求如期脱贫,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初来乍到,郑泽民就代表工作队在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立下军令状。

为破解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干部群众面和心不和的问题,工作队进村入户、开会谈心、广开言路,全村逐渐拧成一股绳。三水村摘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凝聚了脱贫攻坚志在必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精气神。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再“靠着墙头晒太阳”,纷纷加入种养产业和劳务队,用双手给自己脱帽。

强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利用当地优良富硒土壤和丰富劳动力,工作队先后引进资金近一千万,发展了“硒薯米”、有机稻、富硒大豆、油茶种植等产业,并组建成立村级劳务施工队,从事建筑道路等工程施工。仅2018年,“米、稻、茶、工”四大产业年产值就分别达到100万、90万、80万、500万元。

时间,是忠实的见证者,亦是奋斗的书写者。目睹了基础完善、干群一心的转变,相中了故土富硒大豆和富锶水生产酵素豆腐的广阔市场,2019年,在广东经商事业有成的吴柏华返乡创业。在郑泽民的协调推动下,总投资500万元的五月豆香食品厂和新田大豆科普园2个项目快速上马建设。吴柏华还与村民签订数千亩的大豆收购协议,仅此一项就可给当地带来约400万的收入。

那山,那地;山还是山,地还是地。因为人,产业之花在三水村这个“山沟沟”生根发芽、蔓延壮大。国网永州供电公司驻村帮扶以来,三水村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增至14万元以上,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3200元跃升至2018年度的7000多元。2018年,全村实现脱贫出列,并于2019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湖南省组织的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检查,驻村工作队也获得了全县“产业扶贫先进工作队”。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工作队的到来亮堂了三水村的未来,漫步村组,在白墙青瓦下,山头田野间,村民笑靥写在脸上。“这几年,至少要抵过去20年的发展哦!”村民对记者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