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德成 通訊員 李淇瑾報道

進入羣山環繞的永州新田縣石羊鎮三水村,村西頭鬱鬱蔥蔥的山腰間,國網湖南永州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鄭澤民正與返鄉創業村民吳柏華一道,商討豆製品加工廠後續建設工作,在這片佔地300畝的大豆加工和種植科普園區,2021年將建成投產,屆時至少可爲本村增加300個就業崗位。

“三水村,有山卻沒水,除了種地還是種地。”當地流傳的諺語凸顯了窘境。新田是國貧縣,三水村是縣裏最偏遠的深度貧困村,全村580戶、2390人中有貧困戶118戶、447人,貧困面廣、程度深、底子薄,脫貧攻堅如何破題?重擔壓在了2018年主動請纓來幫扶的鄭澤民等人肩上。

強基

要想富,先修路。先後籌集資金500多萬,興修進村入戶公路,完成道路硬化5.6公里。投入80餘萬元新建裝修村活動中心2座,停車場1個;爭取資金220萬,對4個自然村電網進行升級改造,完善配套路燈、綠化帶建設;鑽深井取水,實現了全村家家戶戶通自來水。

水泥路通到了茶園,變壓器架到了榨油加工區,村裏油茶種植戶周國翠的順勢將種植面積從150多畝擴大至320畝。全面產出後能收穫油茶3000多斤,年收入實現翻番達到18萬元,可帶動村裏30多戶貧困戶就業,每人月均工資在2500元以上。

強志

心換心,土變金。“三水村必須按照要求如期脫貧,羣衆不脫貧,我就不離村。”初來乍到,鄭澤民就代表工作隊在全村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立下軍令狀。

爲破解羣衆等、靠、要思想嚴重、村幹部幹事創業動力不足、幹部羣衆面和心不和的問題,工作隊進村入戶、開會談心、廣開言路,全村逐漸擰成一股繩。三水村摘掉了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帽子,凝聚了脫貧攻堅志在必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精氣神。村裏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再“靠着牆頭曬太陽”,紛紛加入種養產業和勞務隊,用雙手給自己脫帽。

強業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利用當地優良富硒土壤和豐富勞動力,工作隊先後引進資金近一千萬,發展了“硒薯米”、有機稻、富硒大豆、油茶種植等產業,並組建成立村級勞務施工隊,從事建築道路等工程施工。僅2018年,“米、稻、茶、工”四大產業年產值就分別達到100萬、90萬、80萬、500萬元。

時間,是忠實的見證者,亦是奮鬥的書寫者。目睹了基礎完善、幹羣一心的轉變,相中了故土富硒大豆和富鍶水生產酵素豆腐的廣闊市場,2019年,在廣東經商事業有成的吳柏華返鄉創業。在鄭澤民的協調推動下,總投資500萬元的五月豆香食品廠和新田大豆科普園2個項目快速上馬建設。吳柏華還與村民簽訂數千畝的大豆收購協議,僅此一項就可給當地帶來約400萬的收入。

那山,那地;山還是山,地還是地。因爲人,產業之花在三水村這個“山溝溝”生根發芽、蔓延壯大。國網永州供電公司駐村幫扶以來,三水村每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由零增至14萬元以上,全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不足3200元躍升至2018年度的7000多元。2018年,全村實現脫貧出列,並於2019年以良好成績通過湖南省組織的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檢查,駐村工作隊也獲得了全縣“產業扶貧先進工作隊”。

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工作隊的到來亮堂了三水村的未來,漫步村組,在白牆青瓦下,山頭田野間,村民笑靨寫在臉上。“這幾年,至少要抵過去20年的發展哦!”村民對記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