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全力做好貧困羣衆安置工作,堅持移民社區與產業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確保貧困羣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幫助他們開啓幸福新生活。

【現場主持】泰安臺記者 王豔

“東平縣境內庫區、灘區、山區疊加,地理特殊、情況複雜。爲做好脫貧工作,他們實施黃河灘區遷建、易地扶貧搬遷、移民避險解困“三大工程”,新建了29個社區,讓9萬多名羣衆告別低矮破舊的老房子,住進寬敞明亮的新社區。”

今年46歲的李翠花原先住在東平縣戴廟鎮張垓村,那裏屬於黃河灘區,“大風不見天,小風不睜眼”的惡劣環境讓李翠花記憶猶新。

東平縣戴廟鎮新時代佳苑社區居民 李翠花:“路上那時是老沙土路,走起來,穿個鞋走過去,滿土。”

隨着東平縣開展“三大工程”,黃河灘區遷建工作成爲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李翠花同附近7個灘區村的4000多名羣衆一起,共同搬進了剛建好的新時代佳苑社區。更讓李翠花高興地是,自己的孩子前不久在新房裏娶上了媳婦兒,成家立業。

東平縣戴廟鎮新時代佳苑社區居民 李翠花:“我真是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樓。(以前)就是想着在家裏能蓋個平房,給兒子能尋上媳婦。”

搬遷是移民羣衆邁向新生活的第一步。除了安居,還要樂業。東平縣把移民社區與產業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堅持生活生產“兩手抓”。同住新時代佳苑社區的豐寶珍,丈夫因病臥牀多年,兩個孩子還在讀書,全家生活的重擔落在她一個人的身上。去年9月搬進新房後,沒了田地的她很快就進入社區附近的工廠上班。

東平縣戴廟鎮新時代佳苑社區居民豐寶珍:“住上新樓房了,在我心裏就跟抽塊磚一樣,減輕我一多半負擔,孩子小的時候,真是難的沒法過。我現在在這裏幹活,能掙點錢,有穩定的收入,對以後的生活很有信心,盼着兩個孩子能長大。”

現在,每個新建社區附近至少建設了一個產業園區,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就業,年均增收過萬元。同時,東平縣結合社區管理以及黃河、東平湖防護林建設,開發一批護林、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崗位,解決大批貧困羣衆就業。

東平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吳緒科:“近年來,我們狠抓政策落實,攻克重點難點,根據貧困家庭致貧原因,突出分類幫扶,把有勞動能力的幫起來,把弱勞動能力的扶起來,把無勞動能力的兜起來,把有發展意願的帶起來,把居住環境差的搬出來,因戶因人施策,確保脫貧成效。”

目前,東平縣黃河灘區遷建、易地扶貧搬遷、移民避險解困“三大工程”取得決定性勝利,1138幢樓房拔地而起,12.5萬羣衆將歷史性挪出“窮山溝”、告別“水上漂”、搬離“黃河灘”。接山制帽、戴廟雪龍製衣、沙河站中睿新材料等百餘個產業項目投產見效,就業扶貧公益崗位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現場主持】泰安臺記者 王豔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目前,東平縣統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創建,全方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努力讓廣大羣衆在全面脫貧、鄉村振興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泰安之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