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寶”是中國早的機制幣,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俗稱“龍洋”,因錢幣背面一般鑄有龍紋而得名。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且加上清末、民國戰亂連連等因素,一些較珍貴的光緒元寶銀元品種存世量已稀少,收藏價值高。許多收藏家對它趨之若鶩,爭相起價.北洋的銀元發展歷程映襯着中國晚清貨幣政策的進與退,每一次斷檔也刻錄着一次歷史的顛簸。瞭解造幣史和造幣廠的變遷過程,不僅可以理解銀元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會對不同時期銀元的種類、成色、龍紋特徵、齒邊特徵等方面提高認知。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是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1899年4月,清朝收回鑄幣權,後來經榮祿的極力保留,6月份,清又准許北洋機器局繼續鑄造銀元,但是,至此以後北洋鑄造銀元總局,所鑄造的銀元,改爲北洋造。 有25年,26年,29年,31年,33年,34年版數種。 他們的龍紋圖案特徵自成一個系列。

光緒三十四年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系光緒34年(1908年)北洋銀元局(舊稱北洋機器局)鑄行。銀幣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個字,珠圈外上端鐫漢文“北洋造”,下端鐫漢文幣值“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兩端各鐫一個圓點。銀幣背面中央鐫蟠龍圖,上環鐫英文“光緒34年”下鐫英文“北洋”,左右兩端稍下側各鐫一個圓點。藏品的品相精美,其審美個性獨特,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交融,而錢背卻清晰標明瞭西方文化的介入。其包漿入骨,熟舊天然,深打字口明白,流轉痕跡顯着,邊齒過關,龍鱗清晰,具有極高的出資價值和保藏價值。

相關文章